國家宏大敘事的佳作——談紀錄片《無與倫比的輝煌》
《無與倫比的輝煌》劇照
為慶祝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統一規劃和部署下,對26部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情感充沛、制作精良的影片集中推介,條件成熟,推向市場。華影公司按照廣電總局和電影局的部署,加大發行好重點國產影片力度。在26部重點影片中,華影公司參與出品及發行影片12部。此外,華影積極組織籌辦各類影片首映式、見面會等宣傳活動十余場,還多次邀請業內專家和院線代表對影片進行深入研討。本報特刊登其中三部優秀影片的影評,供讀者賞析。
在眾多的“十八大”獻禮影片中,一部全景展現北京奧運以及奧運會后北京新發展的紀錄片《無與倫比的輝煌——北京奧運記憶》令人矚目。這部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中央新聞電影紀錄制片廠(集團)聯合攝制,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影片使得沉寂了十幾年之后的紀錄電影再度走入了觀眾的視野。影片傳承了中國紀錄電影中以國家名義進行宏大敘事的傳統,同時也融入了揭秘性、人物化等當下紀錄電影的諸多美學特色,獲得了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效益。
《無與倫比的輝煌——北京奧運記憶》將北京奧運這一在當下中國具有影響力的重大事件和紀錄片的形式進行成功對接,無疑會形成中國紀錄電影的又一部佳作。該片從上世紀初南開學子的奧運三問引入,隨后呈現了1936年中國派運動員劉長春首次參加奧運會的歷史畫面。影片的主體,用寫實的影像回顧了北京奧運會從準備申奧﹑申奧成功﹑場館和城市建設,到志愿者行動﹑會徽吉祥物及口號發布、火炬傳遞﹑奧運開幕式、賽事舉辦﹑奧運閉幕式,再到殘奧會的各項準備及賽事、奧運財富賽后利用等北京奧運的方方面面。一個多世紀以來與中國奧運相關的諸多歷史事件,在影片中一一呈現,這一個個歷史的閃光點,最終匯聚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這個無與倫比的輝煌。影片將中國紀錄電影的宏大敘事傳統發揚光大,貼合了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語境,呈現了當下社會主流價值,也能夠以中國觀眾接受并喜愛的敘事方式產生良好的市場反響。
揭秘性是《無與倫比的輝煌——北京奧運記憶》的另一特色。其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彩排解密是其主要方面。片中,觀眾看到了在還未建成的“鳥巢”中,眾演員在“多媒體星球”上排練“行走地球”;看到了為保密的需要,主火炬手李寧于凌晨在“鳥巢”排練點燃奧運會圣火的場面:在空曠的國家體育場內,工作人員將李寧的手和火炬捆在一起,高舉火炬的李寧同樣是騰空飛翔,在體育場上空的中國式畫卷上矯健奔跑;看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北京市領導如何為奧運協調等等。這些當初頗具神秘感的事件,以寫實的影像呈現在影片中,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好奇感,具有較強的觀賞性。
在以宏大敘事為主基調的敘事中融入對個體人物的關注,是《無與倫比的輝煌——北京奧運記憶》的第三個特色。該片在保持宏大敘事主基調的基礎上,也盡可能地展現個體人物,并融入一定的故事片敘事,獲得了當下較為流行的紀錄影視片的關注人物特性。如片中選擇了牙買加運動員、世界短跑名將尤塞恩·博爾特,伊朗跆拳道女子運動員以及中國女子體操隊員等個體人物,表現這些個體人物在北京奧運會中的狀態。片中還重點呈現了博爾特在奧運前后的表現,這位世界百米冠軍北京奧運之旅的傳奇故事,賦予了影片更強的觀賞價值。
(編輯:偉偉)
· | 拍紀錄片先把自己否定三次 |
· | 21部國產紀錄片獲2013年度首批推薦 |
· | 大型紀錄片《苦難輝煌》的幾點啟示 |
· | 中國藝術報:紀錄片“炫技”請勿割傷公眾知識 |
· | 大型紀錄片《京劇》首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