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真實而閃亮的社會縮影——觀電影《萬箭穿心》
當下,諸多電影導演開始重新意識到文學對于電影的意義,如今年的熱議之作《白鹿原》,正是根據陳忠實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近日,王競執導的《萬箭穿心》登陸院線上映后引起業界的格外關注。影片同樣取材于同名小說,作者為武漢著名作家方方。影片以武漢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性格潑辣率直的武漢女人,身處復雜的夫妻、婆媳、母子三重關系之中,獨自撐起一個家庭的辛酸歷程。影片上映后口碑極佳,叫好聲不斷,更被譽為2012年國產影片的扛鼎之作。《萬箭穿心》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一個側面,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透過銀幕上的故事敘寫,觀眾看到的不只是電影情節本身,更是自己的人生。
影片具有較為濃郁的現實主義氣息,在中國家庭倫理的探討上施以重彩,直白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情感缺憾與粗礪真相,錯位的婚姻結合、扭曲的親情,以及無法阻止的人生悲劇,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一幕幕地上演。導演通過平和的視角,流暢地講述著一個平凡家庭的過往,自然而不加以過多的修飾,樸實而富有誠意,真實地表現了紛繁生活中的蕓蕓眾生。同時,影片的敘事具有一定的戲劇張力,在敘事中介入溫情,呈現出創作者對于人性的一種深深的反思與體恤。此外,人物命運轉折的每處細節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射入女主角李寶莉心上的每支“冷箭”同時扎入觀眾心中,讓身處局外的觀眾理性而透徹地目睹著女主角如何被殘酷的現實沖擊層層剝離,目睹著她如何在逆境中寂寂前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萬箭穿心”穿透的不只是當代社會底層的真實狀態,更是異態生活對女性精神上的殘酷消磨。
從人物塑造的層面而言,影片對李寶莉的性格刻畫,以及她遭遇的心靈苦難營造得生動扎實。顏丙燕以動情逼真的表演詮釋了一個性格堅忍、直率真實、始終未向生活妥協的社會底層婦女形象。李寶莉的真實觸手可及,她操著一口流利的武漢口音,常常口不擇言,或是跟搬家師傅斤斤計較,或是對丈夫說話夾槍帶棒,或是對兒子念叨著“你作業做完了沒有”。直爽潑辣的她看似大大咧咧,卻同樣有著女性柔弱的一面。影片中,她多次在閨蜜小景面前無助痛哭,或是丈夫提出離婚,或是兒子要與她斷絕關系,女性細膩的情感被自然而真實地表露出來。同時,影片亦對李寶莉精神層面的百般苦痛加以展現。李寶莉在喪夫后的十年變遷中,一根扁擔將她曾有的憤恨與哀怨壓抑下去,使她從一個精明的小販變成了面容蒼老身形佝僂的“婆婆”,但始終不變的是她對愛情、對生活的一種韌性與執著。即便是丈夫出軌,她看似沖動地報警,卻也只是想把丈夫一輩子留在身邊;即便是丈夫自殺后,兒子發瘋似地對她哭喊“還我爸爸!還我爸爸!”,她依舊頑強地撐起這個家;即便是要做“女扁擔”獨自一人養家,面對想要提供幫助的小景,她還是會勉強微笑著說“我覺得這樣蠻好的”;即便是兒子在考上大學后,絕情地與她斷絕關系,她仍為兒子著想,默默地離開。
影片巧妙地透視了女性生活狀態的種種困境。當李寶莉的夢想逐漸與現實脫軌,不斷墜落,直至隕落到生活的谷底,生存的意義似乎也不復存在。面對困窘逼仄的生活境遇,李寶莉的身上凸顯出一種強硬的心理壁壘和人生態度,用自身頑強的韌性支撐下去,支撐著支離破碎的家庭,支撐著不斷墜落的生活。她身上獨特的女性個人魅力和韌性質感,讓黯淡的生活透露出一絲希望的亮色。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總是能夠給觀眾以心靈上的強大震撼。《萬箭穿心》給觀眾呈現了一段平凡而曲折的生活圖景,它講述的這個故事帶給觀眾的情感震撼是富于深度的。影片的真實并非因為李寶莉的命運曲折,亦非影片題材的標新立異,而在于它揭示了現實生活的殘酷與無奈,人性在與命運逆戰時的扭曲與變異,從而彰顯了市民階層所具有的難能可貴的奮爭精神。影片因真實而閃亮,似在冷峻殘酷中的一抹暖色,帶給觀眾一種獨特的人生領悟:即使萬箭穿心,也要毫不妥協地活下去。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