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聲中追憶《逝去的時光》
余隆執棒中國愛樂與大提琴家秦立巍合作《逝去的時光》 羅 維 攝
慶祝中國愛樂成立12年,百張音樂會現場實錄CD、10張余隆與樂團演出精華的黑膠唱盤首發。將代表中國古典音樂向2013年啟動、2014年揭曉的格萊美音樂大獎行進。
12月7日,大雪節氣,傍晚溫度已降至零度以下,不少愛樂者從四面八方趕來,像在赴一個盛大Praty。對于中國愛樂樂團和廣大音樂愛好者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慶祝和自豪的日子。中國愛樂為慶祝自己的12歲生日,百張音樂會現場實況錄音CD及一套余隆與樂團演出精華的10張黑膠唱盤的出版發行舉行首發典禮。據悉,中國愛樂的這套百張唱片還將代表中國古典音樂向2013年啟動、2014年揭曉的格萊美音樂大獎行進。如今,已鮮有這般大規模的發片,黑膠唱片更是難覓蹤影,在唱片業低迷的今天,中國愛樂選擇這樣的方式紀念走過的歲月,更加意味深長。
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國愛樂所涉獵的曲目在中國交響樂發展歷史中空前廣博,穿越了世界音樂發展史的不同階段。此次百張唱片收錄的105場音樂會實況也囊括了213首中西方經典作品,涵蓋了交響曲、協奏曲、歌劇、清唱劇、戲劇配樂、芭蕾音樂、室內樂等多種藝術形式,與眾多中外著名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合唱團體進行了十分成功的合作。應當說百張唱片真實客觀的反映出全能型交響樂團理念從實踐走向成型的輝煌進程,而百張唱片出版發行在中國、亞洲乃至世界都堪稱奇跡。
就在首發典禮之前,一場主題為《逝去的時光》的音樂會令人心緒難平。中國愛樂在選曲方面頗為用心,整場音樂會的曲目均情感濃郁,所選埃爾加《音樂鄉》作品40號(在倫敦城)和海頓《D大調第104(倫敦)交響曲》以及陳其鋼作曲的《逝去的時光》——為大提琴與交響樂隊而作的這3首曲目有的深邃和沉靜,有的柔和而溫暖,有的浪漫且真摯,樂曲色彩各異但情愫則一。在寒冷的冬夜里,聆聽這樣的樂音,頗有圍爐取暖之感。
整場音樂會最大的亮點便是出生于上海的中國愛樂藝術總監、首席指揮余隆攜手出生于上海的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與樂團合作演奏了同樣出生在上海的著名作曲家陳其鋼創作的《逝去的時光》。這部作品用作曲家自己的話說,“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有感而發的一首,表達了我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與某些“現代音樂”過分追求技巧的新奇、復雜,遠離傳統和人們的審美習慣不同。《逝去的時光》采用了中國聽眾非常熟悉的琴曲《梅花三弄》的泛音旋律作主題,并作為唯一的主要動機貫穿全曲,由主題素材的變化鋪墊到原樣主題的出現和兩次再變化、再出現,使全曲高潮迭起,氣勢恢弘。它既在結構上與原曲的“三弄”(主題出現三次)遙相呼應,又一氣呵成,整首樂曲聽起來非常中國又非常現代。此外,和某些“現代音樂”注重形式、忽視內容不同,《逝去的時光》深刻地表達了標題所提示的想象空間。逝去的時光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是美好的,就像普魯斯特在《追憶逝水年華》中的絮語一般,在甜美中往往含有幾許苦澀和無奈。就在樂曲結束時,大提琴用泛音為繼續消失的主題點綴的幾個零散的不太和諧的音,更為聽眾留下了不盡的惆悵與思索。
本場音樂會的客席音樂家秦立巍是深受觀眾歡迎的大提琴演奏家,他奪得過許多知名大賽的獎項,包括第11屆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的銀獎和2001年紐約諾博格大賽的頭獎。《紐約時報》評價34歲的秦立巍“擁有柔美的音色,無瑕的音準,鋼鐵般的技巧”。他演繹的《逝去的時光》令人沉浸其中。
(編輯:偉偉)
· | 余隆合作杭州愛樂演原汁原味《茶花女》 |
· | 上海夏季音樂節 融匯多種音樂元素 |
· | 2010新年音樂會 2-2 |
· | 2010新年音樂會 1-2 |
· | 中國指揮家余隆將亮相悉尼歌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