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我們的荊軻》再登人藝舞臺
話劇《我們的荊軻》再登人藝舞臺
莫言:“我就是荊軻”
話劇《我們的荊軻》劇照
12月16日,莫言首部大劇場話劇《我們的荊軻》再次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如果去年首演時更多觀眾聚焦于“人藝”、“原創”,那今年毫無疑問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成了吸引觀眾走進劇場的首要因素。邀請著名作家來寫戲,這是北京人藝近年來藝術創新的根本,而莫言與人藝的合作,則成就了舞臺上不一樣的“荊軻”。
“古人和我們沒區別”
《我們的荊軻》圍繞著“荊軻刺秦”這一著名的歷史典故,雖然人藝歷史上曾有過一大批經典的歷史劇目,但這部歷史劇卻是個“另類”,也著實為人藝的歷史劇領域填補了一個空白。因為這部作品中不僅將故事本身的內容進行了顛覆性詮釋,甚至一貫為大家所認可的歷史觀也被進行了解構,而作者莫言卻認為自己并沒有去解構歷史,“我只是把古人和現代人之間的障礙拆除了。”他說。而歷史劇在他的眼中不過是現代人借古代的事來說現在的事?!暗糯氖碌降渍嫦嗳绾??其實誰也說不清楚。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我覺得都被嚴重加工過。我想,所謂古人,從根本上看,跟我們沒有什么差別?!?/p>
“荊軻刺秦沒有意義”
很多關于荊軻刺秦的解讀,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而這也成為這個歷史故事被反復搬上大銀幕和舞臺的原因之一。看過了不同版本,《我們的荊軻》卻在挖掘意義時給出了一個大大的驚嘆號——荊軻刺秦沒有意義!莫言坦言,荊軻最初是為了遵循一個很常規的俠客道的規則,他對刺秦的目的從一開始就很模糊。他也在不斷尋找自己行為的支點,為自己構建一個刺秦的目的?!暗请S著事態的發展,每一個理由都難以說服自己。為了人民不成立、為了正義不成立、為了公道也不成立……于是他尋找到一個千古流芳作為自己刺秦的意義,一個看似激動人心的意義。然而隨著刺秦時刻的接近,隨著他與燕姬之間溝通的逐漸深入,千古流芳的意義其實也被消解掉了。最后,荊軻刺秦只是成為了一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事。根本沒有目的!自然也沒有意義?!?/p>
演出后最驚喜“這一個”
《我們的荊軻》臺詞所賦予的現代氣息一度讓人覺得劇中人物充滿了身邊人的影子,而莫言則說這的確是自己經歷過的過程,“之后發現,名利皆虛,‘神馬都是浮云’。但是總要有一種東西支撐我們活下去,人都是有缺陷的,你不可能達到完美,但你至少可以追求純粹。我在寫這個劇本時,前幾稿都在追求共性,我希望表達‘我們都是荊軻!’改到最后這一稿,我放棄了之前的立場,我只是表達清楚‘我就是荊軻!’”。既是作者自己心路歷程的投射又兼具了批判的普世意義,《我們的荊軻》經過上一輪的演出,引發了不少觀眾的思考和共鳴。
在看過演出之后,莫言毫不吝惜對演職人員的贊美,他直言劇組將劇本演繹得很好,超出了他自己的想象?!爸饕宋锊豁氄f,次要人物,像田光、狗屠、高漸離、秦武陽、太子丹,都成了‘這一個’,這是最讓我驚喜的。”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