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書畫拍賣總基調(diào):“調(diào)整、降溫”
江山勝覽圖 王振鵬
>>雖說2012年藝術(shù)市場整體行情不振、熱點不多,但與其它各類藝術(shù)品相比,無論從市場人氣、藏家群體還是資金關(guān)注度來看,中國字畫目前仍是“老大”。
【數(shù)據(jù)】:在4月上旬率先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齊白石的一對金箋山水花卉屏風《溪橋柳岸、海棠秀石》驚艷亮相,以5699萬港元成交;在北京保利春拍中,傅抱石的《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同樣表現(xiàn)不俗,以6000萬元起拍后,最終以9200萬元高價成交;在北京華辰春拍中,傅抱石的《寶研樓圖》又拍出了4000萬元。李可染可謂是2012年字畫市場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在中國嘉德春拍中,其革命圣地山水巨制《韶山》拍出1.242億元,成為今年春拍首度破億元的作品;時隔半個月后,在北京保利春拍中,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又以1.8億元高價起拍,經(jīng)過眾多買家激烈角逐,最終以2.9325億元的天價成交,再次刷新個人成交最高紀錄,并雄踞2012年春拍中國藝術(shù)品單品成交價榜首,成為2012年藝術(shù)市場最大的亮點。
2012年秋拍成績雖不理想,但還是有一些值得書寫的地方。在10月7日中國嘉德赴香港首拍中,齊白石1922年創(chuàng)作的《山水圖冊》以4600萬港元落槌;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傅抱石的設(shè)色紙本立軸《春詞》和張大千的書畫合璧作品《瑞士奇峰/行書詩》均以2306萬港元成交;在中國嘉德秋拍中,董其昌重量級作品《仿黃公望富春大嶺圖》以6267.5萬元高價成交;北京保利秋拍成交情況較好,王振鵬創(chuàng)作的絹本水墨紀實風情手卷《江山勝覽圖》幾經(jīng)角逐,最終以1.012億元的天價成交,成為2012年秋拍首件過億元的拍品;在北京匡時秋拍中,明代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沈周的《行書蝸殼詩》則以3047.5萬元落槌。
【點評】:雖說近現(xiàn)代字畫板塊仍然是當前藝術(shù)品拍賣中最熱門的板塊,但與2011年的火爆態(tài)勢相比,成交量和成交總額顯著下降,尤其是單品的成交價格低了很多,去年億元字畫屢見不鮮,今年卻成了鳳毛麟角,說明在宏觀經(jīng)濟緊縮的形勢下,藝術(shù)市場的觀望氣氛愈加濃厚,投資者變得十分謹慎,出手更加冷靜理性。去年6月,張大千的《嘉耦圖》曾以1.91億港元天價易手,而今年秋拍張大千的《致張群山水花卉冊》僅以2530萬元成交,同樣是張大千的精品畫作,成交價格卻相差如此之大,可見在“調(diào)整、降溫”的總基調(diào)下,投資藝術(shù)品的風險還是較高的。
>>2012年油畫藝術(shù)整體拍賣行情不佳,僅部分紅色經(jīng)典油畫和早期名家油畫精品表現(xiàn)尚可,而前些年風光無限的中國當代藝術(shù)卻整體遭遇“滑鐵盧”。
【數(shù)據(jù)】:經(jīng)典油畫歷來備受市場青睞,今年春季拍賣中走勢依然堅挺,在中國嘉德春拍中,沈堯伊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由850萬元起拍直至4025萬元的高價才最終落槌;在北京華辰秋拍中,靳尚誼的重要作品《孫中山》也拍出了2047萬元的價格,并刷新畫家個人作品最高成交紀錄;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早期油畫名家常玉、朱德群、趙無極分列拍賣成交價的前3名,最高為常玉的《聚瑞盈香》,以3090萬港元成交;緊接著在一個多月后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朱德群的作品再創(chuàng)輝煌,一件創(chuàng)作于1987年的《白色森林之二》以6000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本人作品拍賣最高紀錄,朱德群也成為今年秋拍油畫市場上的最大贏家;在中國嘉德秋拍中,陳丹青創(chuàng)作于2001年的“民國范兒”力作《國學研究院》不負重望,以2070萬元成交。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在2012年春秋兩季拍賣會上,當代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卻不盡如人意,不少作品被以“白菜價”成交,還有一些甚至直接流拍。以蘇富比秋拍為例,包括張曉剛、岳敏君、曾梵志等當代明星藝術(shù)家在內(nèi)的作品,總成交價僅7444萬港元,這樣的成績甚至沒有去年春拍時張曉剛的《生生不息之愛》一幅作品值錢——去年這幅作品曾在蘇富比拍出了7906萬港元的天價,張曉剛的其它作品如《同志》《兄弟》《紅嬰》《里和外5號》都直接流拍;岳敏君的《后花園》也同樣流拍;劉野有3件油畫上拍,《阮玲玉2號》僅以254萬港元低價成交,這件作品與今年上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上拍的《周璇》風格、尺寸相近,然而成交價卻只相當于《周璇》的一半;周春芽的作品此次僅有一件《綠狗》上拍,以218萬港元成交,相比去年同類作品的價位縮水了一半多。
【點評】:對比去年春拍高啟的成交價和成交總額,今年藝術(shù)市場的規(guī)模急劇下滑,這一現(xiàn)象在油畫拍賣尤其是當代藝術(shù)領(lǐng)域尤為明顯。當代藝術(shù)作品之所以遭遇如此巨大的寒流完全是因為前些年炒作過猛過快,由此所產(chǎn)生的最終結(jié)果在今年春拍逐漸顯現(xiàn),至今年秋拍則暴露無疑,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等人作品的大量流拍,即使成交的作品,其拍賣價與鼎盛時期相比也被腰斬一半多。僅存的亮點只有紅色經(jīng)典油畫和早期名家油畫精品為整個油畫拍賣行情挽回了些許面子,朱德群、沈堯伊、常玉、陳丹青等人作品的高價成交,說明了這個市場已漸趨理性。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