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視野]偽心理學:從星座到手掌
◎ 為什么偽科學依然存在而且如此熱門?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是一個著名的馬戲團演員,有個成功公式:“永遠有一點對每個人都適用?!?/p>
◎ 人們傾向于記下那些符合他們期望的,無論那是什么,而忘掉剩下的,因此產生這份描述“準確”的錯覺。
偽心理學表面看上去像是心理學,但它預測人類行為的機制既靠不住又沒有事實依據。偽心理學有哪些經典案例?為什么人們會相信它們是真的?
最著名的偽心理學大概是占星術(星座論)。占星術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上:一個人出生時行星的位置決定了這個人的性格并且會影響他/她的行為。
手相是另一種偽心理學,聲稱手上的線條昭示了這個人的性格和未來運勢。
筆體學是第三種偽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字跡能夠揭露性格。筆體學在美國還算流行,有些公司使用筆跡分析來評估應聘者。即使筆體學在鑒定贗品時非常有用,心理學的研究中對它進行的準確性測試顯示,在評估性格這方面,筆體學的準確性幾乎低至零。
另外一種偽科學顱相學始于19世紀,發起人弗蘭茨·格爾是一個德籍解剖學老師。他認為,顱骨上的凸起可以揭露性格。顱相學家假設大腦的不同部分控制不同的性格特征。就像肌肉一樣,多次使用的那部分大腦會變得比其余的更大。接著,這些膨脹的區域對顱骨施加壓力,造成凸起。神經病學的先進研究已證實這是不可能的,此后顱相學開始衰落。雖然大腦的某些區域的確有特殊的功能,但他們與具體的性格特征沒有直接聯系。
為什么偽科學依然存在而且如此熱門?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是一個著名的馬戲團演員,有個成功公式:“永遠有一點對每個人都適用。”閱讀下面的性格描述:
你強烈地需要別人喜歡你,崇拜你。你傾向于對自己嚴格。你有很多還未使用的潛力,還沒有來得及成為你的優勢。你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點,但大體上你能補償它們。外表上你遵守紀律,很有自制力,但內心里你會憂慮,沒有安全感。有時你會懷疑你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或者做了正確的事。你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改變和多元,但一旦有條規限制,你會感到不滿。你為你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而驕傲,并且在沒有令人滿意的證據時不輕易接受他人的觀點。你認為過于坦誠地向他人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是不聰明的。有時候你外向、和藹、合群,但有時候你內向、謹慎、保守。你有一些非常不切實際的抱負。
這一段是否描述了你?一個心理學家單獨向79名進行了性格測試的學生閱讀了這份總結。其中29名認為這份描述“極好”地描述了他們的性格,30名認為“還不錯”,15名認為“一般”,只有5名認為“不好”。79名學生中只有5名認為性格測試出具的這份結果不夠好。
巴納姆的理論之所以奏效是因為正例謬誤效應。人們傾向于記下那些符合他們期望的,無論那是什么,而忘掉剩下的,因此產生這份描述“準確”的錯覺。(注:所謂的正例謬誤效應,是指人們由于只關注與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產生的知覺錯誤。)在生活中,正例謬誤效應有很多實際的體現,當你看表時,你是否會覺得“怎么老是11:11”,或者是其他你覺得特殊的數字。而實際上,如果你記錄每次看表時的時間,你會發現這個特殊數字并沒有比別的時間多。要克服正例謬誤效應比較難,因為人天生喜歡相信神奇的事情,況且大多數情況下對方給出的都是一些取悅你的話,你是女的就說你氣質好,是男的就說你有天賦,人又是自戀的,想不相信都不行。如果你依然對此持懷疑態度,請連續幾天閱讀報紙上12個星座的每日星座運勢,你會發現其他星座的預測就像你自己星座的預測一樣,與你的情況相符。盡管占星學有一套發達的系統,它看起來像是真正的科學,但研究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證實占星學和科學根本沾不上關系。而且,占星術依然無法解釋在決定性格時,為什么出生時刻比懷孕時刻更重要。(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出生時間可以被確知,而懷孕時間不能確定。)
對大多數人來說,占星術并沒有害處,是用來消磨時間的很有趣的方式。但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任意思想體系會導致問題。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試圖打倒那些偽心理學的信徒,而是澄清什么是、什么不是心理學,并希望你在觀察人類行為時能夠更加謹慎。
(編輯:單鳴)
· | 《西魂》 |
· | 七旬“雷鋒迷”藏品超二千件 最小報紙僅手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