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將投入10億元保護文物
時間:2013年02月04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云 菲
文化遺產面臨摘牌危險的消息頻頻傳出,近日,北京市文物局表示,今年將加強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介紹,今年北京市將全面完成文博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繕保護利用中長期規劃(2008-2015年)》和“百項”文物保護修繕計劃,繼續推進世界文化遺產和重點文物的保護修繕,不斷擴大全市歷史文物的開放場所和增加開放內容,提高文物保護單位的合理利用率;同時,將加大重點文物保護經費投入力度,文物及歷史文化保護區專項資金達10億元,其中1.5億元用于市級重大文物保護與修繕,8.5億元用于區縣所屬的文物保護與修繕。
北京市將實施明清皇家建筑修繕保護專項工程,完成頤和園德和園、德勝門箭樓、東交民巷使館建筑群國際俱樂部等修繕工程,推進天壇北神廚和北宰牲亭、北海靜心齋等正在施工的修繕工程,啟動大鐘寺、妙應寺白塔、圓明園桃花洞遺址搶險等一批新的修繕項目;加強長城等線性遺產的調查研究與保護修繕,開展懷柔區西水峪長城修繕工作,修復后逐步實現對社會開放,發揮長城文化資源優勢,實施八達嶺長城(未開放段)修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長城游覽景區;繼續開展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保護棚勘查設計工作,開展搶險性考古發掘工作,逐步排除遺址險情;實施十三陵長陵、鄭貴妃墓等保護修繕工程,積極創造條件擴大開放區域,更好的發揮文化遺產的文化、旅游、經濟、社會作用。
于平透露,為充分摸清國有可移動文物的“家底”,2013年北京市還將全面開展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從2012年開始至2016年結束,普查基準時間點是2013年12月31日,力爭在2013年年末初步摸清北京轄區內可移動文物的分布現狀等基本情況,為開展認定及信息錄入奠定基礎。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