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長青中國年
進入臘月就是年,沒出正月還是年。是新舊交接的臘祭,是香甜的臘八粥和郊外驅儺迎春的細鼓,是灶王升天越過迢迢銀河那縷清風,匯合了巨大的磁場,吸引著華夏子孫,是稚拙的線條,盎然的情趣,生動的畫面,審美堪比徐悲鴻、張大千的楊柳青、桃花塢、朱仙鎮年畫吸引了他們;是依昆侖、五岳貼就的“華夏有天皆麗日,神州無地不春風”、“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的中華對聯吸引了他們。扎進長江,扎入黃河,扎入盤古開辟的大地的根須就在這里。
鮮見了灶臺前一張供桌,兩杯清水草料,一大堆秫秸扎就的車馬豬羊雞犬,那是為灶王一家升天備置的鞍乘與所屬。“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了天見玉皇,人間好話要多說,明年回宮降吉祥”,吟罷祭灶謠,隨后媚灶,以大塊大塊的關東糖抹上灶王灶后嘴巴,以換取面見玉帝時的甜言蜜語。鮮見了南北大炕書桌擺上,滿屋滿院都是胳肢窩夾著紅紙,求寫對聯的人。一個秀才,寫遍村中五七十戶人家的對聯。什么屋門“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房門“又是一年春草綠,依舊十里杏花紅”,灶王牌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天地牌“天地之大也,鬼神其盛乎”,橫批“天地畏焉”。鮮見了淘上三斗兩斗黏米蒸餑餑,東家二姑,西家三嬸都來幫忙包豆包,時不時講幾個“瞎話(東北方言,民間故事)”,一屋子一院子熱氣騰騰,整個山村都飄溢著香甜的年味。鮮見了一進臘月門,家家殺年豬,一家殺年豬,吃了喜氣洋洋滿屯子人,一頓飯甚至造進去了半拉瓣。鮮見了二三十號人,擠著搭上挎(用木桿子等組合使爬犁加寬)的大雪爬犁,去趕年集,回來時又是鞭炮、新衣,又是糖果、凍梨,應有盡有,都在“又是”中。多少張年紙(采購計劃)寫不下,大馬爬犁只拉年貨不捎人,利手利腳的要伏冰臥雪,走到小半夜才到家。
鮮見了,鮮見了,鮮見的是沒有經受住現代工業沖撞而隨著大工業走進新時代的農耕文化風俗事象,鮮見的是人們對原始神靈觀念的篤信。鮮見并非消失,根深蒂固的農耕文化滋養了中華民族血脈骨骼。講人倫,重血親,對天地的敬畏讓這個民族得天獨厚,有了尚紅、崇新、喜慶、團圓的中國年。
如今,幾乎沒有人相信,年是個怕聲畏紅,長著九個腦袋的怪物,于是放炮竹、掛彩燈、貼對聯,以為驅趕;幾乎沒有人相信春聯橫批下的五彩流蘇掛簽,果能提防掃帚星馬氏,傳說曾點將封神的姜太公姜子牙,囑咐他不賢惠的妻子馬氏“遇破而回”;幾乎沒有人相信年夜點起寶塔狀的旺火堆,門口安放天地桌,就能接來與王母、玉帝為伍的福祿壽喜神;幾乎沒有人相信,大年三十夜,給孩子一把壓歲錢,真的就能驅邪壓祟,辟祛不祥;幾乎沒有人相信,年夜用秤稱出稻粱菽麥黍等五谷,元日看秤頭高或頭低,真的就能占卜出一年哪樣谷物之豐欠,年夜,在水缸里泡十二粒用秫秸緊裹的黃豆,就能預知新歲每月的旱澇……
沒有人相信,但是人們仍舊年復一年、歲復一歲地重復這一樁樁民俗事象,那是對天地的敬畏使然。天之道,陰陽變化,日月交替,天公有時序,晴雨之恩賜;地之道,剛柔相摩,萬物成形,地母有孕育,撫養之勞苦;人之道,仁德寬厚,泛愛天地眾生,講究誠信,力促天地人合一,社會和諧。對天地的恩德,雖人百倍尊崇,不能補其萬一,對天地的戕害,雖人有芥豆之不恭,也將遭譴。最可怕的是曾經有過的,對天與地的無所畏懼的“大無畏氣概”。春節就是一年一度朝天地之大典,天地人和諧的演練。
讓藍眼睛、黃頭發、白皮膚的人種,一年瞪起一回藍眼睛,奓撒起黃頭發,黑白皮膚起了雞皮疙瘩的是,何以黑頭發、黑眼睛們每歲寒盡春來、千里萬里、隔海跨洋、江河向東一樣穿過地球的這一半,奔赴那一半,那一半究竟發生了什么?那一半在過中國年。進入臘月就是年,沒出正月還是年。是新舊交接的臘祭,是香甜的臘八粥和郊外驅儺迎春的細鼓,是灶王升天越過迢迢銀河那縷清風,匯合了巨大的磁場,吸引著華夏子孫,是稚拙的線條,盎然的情趣,生動的畫面,審美堪比徐悲鴻、張大千的楊柳青、桃花塢、朱仙鎮年畫吸引了他們;是依昆侖、五岳貼就的“華夏有天皆麗日,神州無地不春風”、“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的中華對聯吸引了他們。扎進長江,扎入黃河,扎入盤古開辟的大地的根須就在這里。重血親、講人倫、崇大義的民族,當遭遇野獸的時候,他們可能失去疆土,當世界走向和美之日,他們不能不是人類文化的楷模。一張千香百美的年夜餐桌,家人團聚,應天順地,其樂融融;偶有游子未回,感覺天傾西北,地坼東南,先天不足。一副空碗筷,遙指燈殘漏盡未歸人。是先祖,是血親召喚著他們,這是靈魂的呼喚,是根脈的呼喚,是不用越洋電話,不用網絡視頻,每歲心底依時泛起的呼喚,是普天下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對根的朝拜,哪怕千里萬里趕回,只吃上一頓飯,住上一下晚兒,也算過年了。若不怎有任何民族都不能比擬的春日人口大流動,中國政府四十余天的繁忙春運。
近年有人不無杞人憂天,提出保衛春節,搶救中國年。其實是不懂春節。春節若無邊落木,似滾滾長江,是你保護,是你搶救得了的嗎?春節不然。
天地周轉,日月運行,春節是適應自然節律而動的節日,節律何所停焉,中國春節如江河行地,日月行天。
春節是天地人合一的節日,天地人渾然無間,靈肉無二。中華傳統文化讓春節永世其昌。春節彰顯人倫,血濃于水、瓜瓞綿綿、綿延不絕。
春節文武之道張弛有度,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加油站、助推器。
春節歡樂祥和間所呈現出的天地人和諧之美、人性倫理之美、藝術與智慧之美,讓人們在享受春節的同時,受到深刻的思想啟迪與熏陶,也得到巨大的精神感染與震撼。這些足以讓春節千歲而至萬歲,生生不息。
萬古長青中國年。
(編輯:孫菁)
· | 《2013春節戲曲晚會》(1) |
· | 春節能否在美國成為公共假日 |
· | 哈爾濱市曲協走訪慰問老曲藝家 |
· | 記憶里的春節 |
· | 彭林 過年的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