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部手機就能當導演嗎?
《尋找小糖人》海報
憑一部手機就能當導演嗎?答案:是的。剛剛斬獲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的《尋找小糖人》,后期就是借助iPhone手機和8mm的老式相機完成拍攝的。無獨有偶,韓國電影《波瀾萬丈》也得益于iPhone手機的使用,導演樸贊郁、樸贊慶兩兄弟憑借這部影片一舉摘獲第61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金熊獎。智能手機、微單相機,這些非專業性的便攜式數碼產品的日益普及,提高了普通人對藝術和娛樂的參與度。用手機拍出屬于自己的電影,這個夢想現在可以實現了。
當地時間2月24日晚,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由瑞典導演馬利克·本德讓勞爾執導、歷時6年拍攝的影片《尋找小糖人》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獎。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由于拍攝后期資金耗盡,導演突發奇想用iPhone手機和8mm的老式相機拍完了最后場景。而早在2011年,韓國著名導演樸贊郁、樸贊慶兩兄弟也曾用iPhone4拍攝了電影《波瀾萬丈》,并最終在第61屆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短片金熊獎。
如今,隨著智能手機、微單相機等非專業性的便攜式數碼產品的普及,專業神秘的電影創作離普通人越來越近,我們似乎走進了一個“全民導演”的時代。那么,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普通人能拍出屬于自己的專業影片嗎?究竟該如何拍?這對電影行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一系列問題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手機也能拍電影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微電影制片人肖然指出,“全民導演”時代的到來顯而易見得益于科技進步。科技的發展使電子設備越來越輕量化、小型化、簡單化,使用門檻也越來越低。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迷戀上“拍攝”這一簡單的動作,直接提高了普通人對藝術和娛樂的參與度。只要你擁有一部有拍攝功能的智能手機,便能拍攝出不錯的畫面。
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種全民參與度的提高是以犧牲畫面質量為基礎的。比如,智能手機變焦一般采用數碼變焦,鏡頭拉近時,像素變大、畫面模糊。相比之下,使用單反相機的攝像功能進行拍攝可能效果更好。單反相機可更換鏡頭,數碼套件配備也比較齊全,但是,燈光的改革技術稍慢,也會影響最終拍攝效果。“所以有些發燒友會買LED燈拼在一起,自己來補光,效果也不錯。”肖然說。
故事和創意很重要
肖然同時認為,普通大眾實際上對于技術的要求是非常低的,一個普通的影視短片只要故事好,有創意,或是貼近生活,題材草根,能夠使觀眾產生共鳴,就會受到觀眾認可。“一個簡單的例子是中央6套《愛拍電影》欄目。《愛拍電影》集結不同層次的電影人才和愛好者做原創微電影,只用普通單反相機進行拍攝,但因為故事好,欄目常常能取得非常高的收視率。”
喜劇工廠廠長胡淑芬也認為,隨著硬件門檻的降低,拍電影現在已經變成是創作者“軟件”——創作能力的比較和競爭。“現在是‘用戶產生內容’的時代,這催生出了許多的垃圾內容,而這些垃圾內容會淹沒優秀內容。因此,想要區別于普通紀實性強的DV拍客,拍出好的作品,加強‘軟件’、加強創作是最重要的。”
行業競爭或將更激烈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配有應用程序或是單反相機上的調色功能,使得用戶可以直接拍攝出不同色調的畫面。肖然認為,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甚至有可能會對影片后期工作的創作產生顛覆性的影響。針對這一點,胡淑芬則不建議我們在拍攝影片時直接使用這些應用程序,“后期創作是對前期采集的篩選和雕琢。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電影創作就像是烹制一頓豐盛的晚餐。前期拍攝就像是采購食材,我建議盡可能多樣化,從而使后期創作時有選擇性。我們知道,在攝影上,普通用戶拍攝照片一般是jpg格式,而我們建議用戶使用raw格式,拍出的照片雖然體積大,但方便進行調色等后期處理。拍攝影片也是相同道理,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進行素材采集,為后期創作留出足夠空間。”
科技的發展不僅降低了硬件的使用門檻,也使得硬件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除了智能手機的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以外,一些單反相機如佳能5D Mark III、尼康D3200等都配有WIFI功能,用戶安裝wifi適配器后,可將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絡,或者發送e-mail。另外,越來越多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愛好者正在進入行業內。肖然表示,雖然在硬件上不占優勢,但是發燒友們更富有創意,作品更能引起觀眾共鳴,這也會使行業內競爭越來越激烈。(李蕾 通訊員 劉吟)
延伸閱讀
手機拍攝有妙招
拍攝最重要的就是對光和聲音的捕捉,從聲音上看,手機的話筒是簡單的單聲道收音,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可以配一支好一點的立體聲話筒,后期再進行編輯;光的捕捉則應注意光的比例。有時,我們發現拍攝場景的光可能太硬,人物在畫面中不好看,可以拿一塊簡單的白板補人臉的光,馬上效果就會好很多;另外,大家也可以在布景上下些功夫,也會對畫面美感產生很大影響;還有就是鏡頭的移動了,畫面既不應過于呆板,也不應晃得太厲害。為了鏡頭移動的流暢,我們可以自己DIY使手機固定在單反相機或DV機的三腳架上,甚至可以自己做簡單軌道。這樣,不僅降低了硬件成本,發燒友們還能享受到創作過程中的許多樂趣。(喜劇工廠廠長 胡淑芬)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