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專家聚滬研討地方戲發展方略
時間:2013年05月08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朱 文
在當代戲曲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盡管社會各界作出了許多努力,但是,戲曲劇種仍然以每年十多個的速度消亡,戲曲的危機日益加重,引起人們深深的憂慮。為此,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研究中心與上海大學中國戲曲發展研究中心于近日聯合舉辦了“中國戲曲劇種發展史學術研討會”。國內地方戲的研究專家吳新雷、曾永義、江巨榮、吳敢、徐宏圖、王紹軍、林鶴宜、蔡欣欣、杜建華、劉景亮、陸軍和海外戲曲專家田耕旭、蔡曙鵬、白若思等聚集滬上,深入研討地方戲的發展規律與振興方略。
四川藝術研究院杜建華研究員認為,目前劇種趨同化現象十分嚴重,全國二三百個劇種,有著獨特的審美特征的劇種已經十分少見,地方戲要發展,必須要突出自己的個性。中國戲曲學院王紹軍教授提出,許多地方戲原本在露天廣場上搭臺演出,和觀眾融成一片,戲曲演出成為民眾的狂歡活動和民俗事項,進入劇場演出之后,觀演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觀眾的積極參與變成了“戲外”的旁觀,造成了民眾與戲曲的疏離。上海大學中國戲曲發展研究中心朱恒夫教授強調,地方戲只有和城市化進程同步,融入時代的意識和美學精神,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研究中心主任葉長海教授對戲曲的前景持樂觀的態度,他表示,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地方戲還會成為人們主要的藝術欣賞形式,因為戲曲是真正的民族藝術,包含著豐富的民族信息,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吻合著民族的審美心理。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