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文化調查節目的面貌出現
央視科教頻道品牌節目“中國記憶”將在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期間連推4檔節目——
首次以文化調查節目的面貌出現
自2006年起,每年的5月18日到6月8日期間,央視科教頻道都會推出一檔名為“中國記憶”的品牌節目?!?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而6月8日則是中國文化遺產日。央視科教頻道8年來堅持在這段時間推出‘中國記憶’系列節目,目的就是要以電視節目為載體,去記錄歷史、保存文獻、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央視科教頻道總監金越表示。
據金越介紹,今年的“中國記憶”共包括4檔節目,分別是:由央視和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拍攝的《2013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節目》,由央視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制作的《2013中國文化遺產日特別節目》,《手藝(第三季)》以及央視首部3D人文紀錄片《國脈》?!斑@4檔特別節目將被整體包裝,成為一次跨地域、跨行業、跨媒體的聯合電視行動,以獨特的媒體視角和詳實的‘記憶’特色記錄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進程?!苯鹪秸f。
“博物館(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是即將在5月18日播出的《2013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節目》的主題。據總導演閆東介紹,這檔節目將分為青銅器、瓷器、絲綢和造紙術4大板塊,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江蘇南京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的相關文物藏品,以梳理歷史的方式講述人類的創新步伐,從而詮釋社會變革的全過程?!摆w忠祥、陳鐸、徐俐、李曉輝將作為主持嘉賓,通過多種方式與現場專家進行互動,對節目主題進行深度解讀?!遍Z東表示,“觀眾將會欣賞到三彩雙魚瓶、摩羯魚壺、多友鼎、虎符、西晉青瓷神獸尊等數十件博物館的館藏重器和精品?!?/p>
同樣將于5月18日在中國3D電視試驗頻道播出的3D人文紀錄片《國脈》不僅填補了央視3D紀錄片的創作空白,更成為中國首部以博物館為題材的大型3D人文紀錄片。總導演閆東表示,該片總時長30分鐘,以大氣、厚重、充滿歷史感的敘事風格,簡要介紹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自初建至今的百年發展歷程,為觀眾立體化地展示了《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兩大基本陳列,并通過航空拍攝、微距拍攝、升降運動拍攝、逐格拍攝等多種技術手法,精彩展示了經過改擴建工程的嶄新國博。
5月19日起,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將推出大型系列片《手藝(第三季)》,該片的主旨依舊為記錄中國傳統手藝流程、關注傳統手藝人生存環境、思辨傳統手藝發展之路。第三季節目在記錄那些行將消失的工藝流程和傳統技法的基礎上,開始更多地關注人物的命運和情感,制作了包括雪嶺皮衣、竹絲扣瓷、御窯金磚等題材的節目,同時還會推出一個能夠引起觀眾回憶共鳴的溫情系列,包括磨刀、剃頭、彈棉花等行將消失的傳統手藝。
而6月8日壓軸播出的《2013中國文化遺產日特別節目》則以“守護我們的中國記憶”為主題,并將首次以文化調查節目的面貌出現。為增加人們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提升全民的文化保護觀念,舉全民之力打擊和檢舉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為,早在今年4月初,央視科教頻道就聯合中國網絡電視臺全面發起了“文化遺產日”征集活動,并通過央視網向廣大網友征集文化遺產破壞現象和事件。據悉,節目組已經挑選多個案例進行了前期調查采訪。在節目中,將有多位權威專家、媒體人士、官方和民間保護者親臨現場,對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文化遺產話題進行剖析,并對熱點話題展開討論。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