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技法上要避免過分強調或人為分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姚恒璐教授談作曲

      時間:2013年05月20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解 瑂

        技法上要避免過分強調或人為分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姚恒璐教授談作曲

        哪怕我們的時代不產生“大師”,我們也應當將音樂創作的精神和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留給后人。

        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導、中國音協音樂分析學學會副會長姚恒璐教授主編的《作曲技法的技術訓練》一書,最近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該書在傳統作曲技法訓練教程的基礎上,突出現代作曲創作思維與手段,以作者長期教學與科研的學術成果,為非作曲專業的音樂院校學生和熱愛音樂創作的讀者,由淺入深并系統化地給予知識與能力的教授與訓練,成為該領域帶有突破性并具有普及意義的一本新教材。為此,筆者就當前作曲專業教學方面有關話題采訪了姚恒璐教授。

        解:目前,在作曲專業教學中,傳統的“四大件”課程存在明顯的彼此割裂、互不聯系的現象,延伸到學生作品分析與創作,導致技術細節與整體結構布局脫節的弊端,教學不能與之適用。尤其進入到高年級學習近現代作曲技法時,學生又進入與傳統“四大件”創作原則完全相悖的創作理念與技法,因此陷入矛盾與苦惱中不得依從。

        姚:就學科建設而言,目前我國音樂院校絕大部分作曲專業的學生,中學階段就已經接受過3-5年的專業訓練,進入大學階段,對原有作曲“四大件”的課程就存在著部分重復現象,對此,應當從音樂附中到大學階段統一來研究、安排作曲的教學進度。比如,音樂學院的大學課程,曲式要等二年級才上,復調、配器有的在三年級才有。而大多數學生在三年級開配器課之前就已經接觸了室內樂的創作,一年級的創作就已經涉及到近現代風格和民族風格的寫作問題。因此,教學內容的陳舊以及部分技術理論學習與創作實踐的脫節令學生感到不滿足。

        解:您認為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姚:學生的知識結構有待更新,教學內容需要合理的布局。如在一年級可將附中所學的傳統和聲課重復內容一帶而過。在作曲系一年級甚至高中階段即應開設旋律寫作和復調課,盡早培養學生多聲部線條和對位的內心感覺,規范和完善學生的多聲部寫作。二年級安排曲式、配器課程。三年級內完成傳統“四大件”的學習。三、四年級即可開始學習一些成體系的當代作曲技術理論,如近現代和聲、近現代復調、近現代音樂分析、近現代配器等。從“創作有當代中國特色的音樂作品”這一角度來看,還應當迫切地將“中國民族和聲的寫作基礎”、“中國民族音樂技術理論分析”作為必修課開設,從民族性到時代感等諸方面解決多聲部音樂寫作中的音樂語言問題。另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一對一授課方式,增加學生參與的環節;加強外文學習的專業針對性;增加本科作曲專業畢業生學位論文的設立,對于進一步改善作曲專業教學效果與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都具現實意義。

        解:您長期擔任國內最高音樂學府的本科和研究生導師工作,又十分關心學科建設的改革與完善。借鑒國外同領域教學特點,您認為我國在專業學科建設中,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建設性意見?

        姚:由于國內音樂院校依然存在著以行政管理代替學科建設、沒有按照學術發展的規律制定有效的學術規章制度的弊端,在學位授予方面的種種學術標準和學位制度的嚴謹性方面也存在著很多遺漏和隱患,亟待從以下5個方面加強有關學位制度的建設:一、規范教育系統學位術語的概念;二、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三、設立音樂類學位的學術水平標準;四、加強學位制度的優化管理;五、采取正確的觀念與措施。應當通過學位制度的完善,使得各地各類音樂院校辦出各自的特色,而不應當是“百校一貌”,從而形成中央、地方互補性的高等音樂專業化的教育網絡。以具備法律意義的聘任制和相應的待遇為動力,主動辦學,創意辦學,才能不斷地調整教師的多元知識結構。相對于高學位而言,社會更加需要和青睞的是那些能夠從事獨立研究、充滿創造力、高能力的專業人才,這是我們強調“健全學位制度”的根本所在。

        解:您從最初完全接受傳統作曲理論到一步步掌握現代創作技法并以此實踐,以自己的心路歷程,強調了一個時代的變化對于作曲家形成成熟創作觀的影響。

        姚:從傳統作曲技法逐漸演變到20世紀、21世紀新的作曲觀念、創作技法,這中間首先是音樂創作中的表現需求和審美態度決定著作曲家的技法實施。音樂的表現功能以及作曲家主觀意識及其對外部客觀世界反映的層面和深度,才是作曲技法實施的依據和產生的動力源。從音樂創作的實踐來觀察,觀念決定著方式,方式引導著實踐,實踐產生出音樂創作百花齊放的局面和多樣化的音響形態。

        解:在當今信息發達、流派紛呈的多元文化時代,我們與世界的距離在哪里?

        姚:作為中國當代作曲家,我們缺乏如同西方的古典浪漫時期的大量音樂創作的積累,也缺乏像印象主義、新古典主義、民族樂派時期那樣的音樂創作多樣化風格的實踐。從普及性的創作一躍為與世界同步的新音樂實踐,在其積極意義的背后還隱藏著諸多藝術方面的缺憾和文化審美方面的遺漏,如此帶給音樂創作的某種歷史“割裂感”。因此在現階段,多風格多層面地體現音樂創作的表現領域,是非常必要去經歷和帶有補課性質的做法。在音樂創作的技法風格論述方面,避免過分地強調或人為分類,才能達到創作中的技法綜合、風格融合的理想境界。我們還應當承認,目前我們的音樂作品從數量到質量與成熟的西方音樂創作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音樂創作群體主要的問題表現為,在強調個性化的同時,缺乏整體審美意識和創作實踐在風格規劃方面的終極目標,以獨立的個人行為為主,缺乏內部交流,加之音樂創作的評論缺失,很難在短期內形成成熟的外部環境和積極發展的態勢。

        解:您認為一個學習作曲專業的學生,理想與責任是什么?

        姚:社會上種種消極的影響在腐蝕著創作的機體,權錢的勢力在左右著創作的導向,身為精神的產品,卻受著精神方面的干擾而不能以藝術的本體規律去實施和發展,諸如此類,問題甚多。藝術創作的生態環境不能不影響到我們的創作實踐和積累發展,哪怕我們的時代不產生“大師”,我們也應當將音樂創作的精神和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留給后人。多一些內在實踐的積累,少一些表面轟動的效應,要同社會中的整體浮躁中脫離出來,冷靜和清醒才會產生力量,這正是創作規律賦予我們的秉性。無論藝術作品的規模大小,都可以反映出其中的藝術氣質和審美取向。能夠體現出藝術的品味和時代的精神,才應當是音樂創作中關注的主要方面。


      (編輯:黃遠)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日韩欧美群交P片內射中文|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天堂中文www官网在线|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性无码专区无码片|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日韩中文久久|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