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日故宮公布受損鐘表情況 預計將于七月中旬完成修復
故宮專家介紹受損鐘表修復情況
6月8日是我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故宮博物院就公眾十分關心的“5月4日一名男性觀眾擊碎翊坤宮正殿原狀展室一塊窗戶玻璃而致使臨窗陳設的二級珍貴文物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跌落受損”的修復情況和進展予以公布。
據悉,該文物損傷零件的補配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是修復變形的部件、進行組裝與調試等,以保證鐘表各部件正常運轉,預計將于7月中旬完成修復工作。另外,受損鐘表在修復前和修復中均有詳實的檔案記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專家會盡最大努力,讓這座18世紀的英國鐘表恢復走時、打鐘、轉動水法等功能。
經介紹,受損鐘表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負責修復,鐘表修復專家首先對其做了除塵處理,然后進行全面拆解、分析。此鐘表動力系統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走時打點的兩套鐘表機芯,是常見的整點報時走時機芯,下部為一套音樂與水法動力機芯,運轉時水法隨著音樂不停轉動。專家稱,該鐘表主體機芯基本完好,主要是局部損傷。比如,原配玻璃罩破碎,中層受損的5根水法柱有3根破損,另兩根有斷缺,打鐘人手持的鐘錘斷開脫落,鐘碗破碎,后部著地部分的金屬部件、上頂銅鍍金鐘傘等變形,文物本體與其底座分離。
工作人員說,鐘表修復專家根據其損傷情況制定了具體的修復方案,主要分為5個部分:一是針對上部走時打點機芯,已經補配新的鐘碗,重新焊接折斷的打鐘人手持鐘錘,還需矯正變形的鐘表中心軸與上弦孔,拆卸、清洗、組裝并調試鐘表的走時機芯;二是關于外觀的修整,矯正鐘表的整體外觀,使前傾的銅鍍金鐘傘、上部平臺、走時機芯后蓋及棕櫚樹恢復原位,確保沒有絲毫誤差,以免影響水法的正常轉動,此部分工作目前已完成一半以上;三是對難點水法的修復,專家從故宮博物院院內材料庫中選取了兩根水法柱代替原有水法柱,并對破損的水法柱進行打磨拼接、固定粘接,盡最大可能恢復余下3根水法柱的原貌,目前5根水法柱已備齊,現在正在反復調試水法柱的位置與距離,確保沒有絲毫誤差,以保證修復后的水法能夠正常轉動;四是對下部動力機芯的修復,經過全面拆解、清洗、組裝、修復與調試,目前動力機芯部分已經可以正常運轉,音樂與動力機能也已恢復;五是為鐘表外框補配老玻璃,故宮博物院木器修復室正在對缺損的木框條進行補配修復。
另據了解,為慶祝遺產日,故宮博物院還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內容包括:拆除午門西馬道西側的彩鋼房和南三所區域的花房以消除安全隱患;著名古琴演奏家高培芬及其樂團向大家展示古琴獨奏《關雎》、琴舞《長門怨》及琴詩歌表演《陽關三疊》等;志愿者在太和門觀眾咨詢中心耐心解答問題,積極倡導文明參觀,宣傳“無煙故宮”、“平安故宮”理念,發放故宮知識問答卡并贈送書簽等紀念品;派出“故宮文化”志愿宣講團赴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街道韶九社區,為60余名居民奉獻了一場輕松、親切、生動的文化宣講。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