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希軍:我行我素 不離傳統
我行我素 不離傳統
——我的書藝之路
楹聯 權希軍
村行(宋詩) 權希軍
我的書藝之路是崎嶇的,但有條主線是不變的,這就是經典、傳統,我沿著這條軌跡走過了70多個春秋。
?。ㄒ唬?/p>
我少時趕上毛筆作為記事工具的年代,學校很重視毛筆字課,因而起步很早,但成熟很晚,待書藝成熟時,已年過花甲。
我在藝術上主項是書法,從小就愛寫寫畫畫,十分著迷。讀書時,隨啟蒙老師臨習唐楷頗勤,勤能補拙。
我學書從唐楷入手,后學漢隸,還學過一段草書。楷、隸、草均不適宜辦公行文,便改學“二王”和趙孟頫的行書和行草書。辦公行文屬于實用,實用與書法是有區別的,但兩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其基礎是同一的。我的毛筆字盡管寫了很多年,只能說為后來從事真正意義的書法藝術奠定了基礎。
?。ǘ?/p>
1978年改革開放,書法藝術在全國日趨活躍,我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開始了真正意義上書法藝術的探索和創作。1985年領導考慮到我對書法藝術的喜愛,調我到中國書協工作,由此步入書壇,走了專業之路。
我在書法藝術上兼寫多種字體,對草書更情有獨鐘。到中國書協工作后,在良好的學書環境下一面從事書法藝術活動,一面研習書法、主攻草書。我學書追求魏晉神韻、唐碑風骨,攻草書時,沿著“二王”的書路首先選學孫過庭的《書譜》,繼學恣肆狂放的王鐸,最后學張旭、懷素奔放、狂顛的大草,并順便學習了宋克的章草,書藝大進。
我學古不薄今,對今人的書法也隨時留意學習,不是學習某人某派,而是按照個人的審美情趣,不論是誰,只要認為其書有可取之處,都學習。學習今人可與時代接軌,在作品中融入時代精神。如此學古習今、兼收并蓄,經過多年的磨煉、融合,最后形成了以草書和行草書為創作主要書體的基本書風。這一書風較大草收斂,較今草狂放,我取名曰“大小草結合”。書作力求遒勁瀟灑,結體靈秀,筆意奔放,氣勢連貫,骨力內含,表現出一種中和之美,實現雅俗共賞。
?。ㄈ?/p>
我性格有一特點,即追求,不論干什么都有個追求的目標,目標明確后便為之鍥而不舍、勤奮不已,最不喜歡墨守成規,從事書法藝術更是如此。我在書法藝術上的追求是隨著閱歷的豐富、經驗的積累、文化藝術修養的提高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于是便分出階段性,每一階段都有一個追求的目標,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當我的基本書風形成之后,漸漸意識到書藝處于停滯狀態,書作千作一面,追求的目標也模糊了,一時感到茫然,我不得不冷靜下來,潛心探求。
我學書極重技法,技法是第一審美內容,重視技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停留在這一步就遠遠不夠了。王僧虔講過:“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他強調了神采。孫過庭在《書譜》中揭示:“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提出了抒情功能。這使我日漸感悟到,往日的追求多為點線、結字、章法、墨法的改進,均屬技法,當技法成熟之后便處于相對穩定狀態,俗稱結殼,千作一面是不可避免的。我的作品雖然也能反映個人的精神氣格、文化修養和藝術追求,但都是不自覺的。在創作中如何自覺地表現豐富的神采、多變的情感,成為我新的追求目標。神采和情感的表現有賴于技法,又回到技法上,但此時對技法的理解已加深了一層,即技法在于自覺地表現書法藝術所追求的意境。
?。ㄋ模?/p>
新的創作理念形成后,我在實踐中有過3次探索。
第一次是1990年中國書協常務理事會決定成立中國書協刻字研究會,并委我兼任會長負責創建工作,第二年中國書協刻字研究會便建立起來。
現代刻字是一門新興藝術,大家都不太懂,基本上站在一個起跑線上。我在藝術上廣涉書法、篆刻、繪畫,對多種藝術的熟悉有益于相互啟迪、借鑒,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我以此為基礎探索了傳統刻字、觀摩了起步較早的日本刻字、研究了獨辟蹊徑的韓國刻字,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創作方法。現代刻字多為具有特定含義的少字數,主題比較鮮明,創作時首先要用相當長的時間構思立意、構圖設計、明確主題,然后才能運用書法、雕刻、色彩諸要素進行創作,以求達到所追求的意境,其作品各呈異彩。這一創作方法為我突破書法創作千作一面的局限打開了一條思路。
書法創作文字內容多為古詩詞(能自作詩詞更好),創作時可借鑒刻字藝術創作方法,對準備創作的詩詞,首先反復閱讀,理解文意,因文而入情,動筆創作時寓情于筆墨之中,這同演員事先了解角色、臨演出前進入角色相似。創作中受心理節制的筆墨,通過技法表現于書法形式上,使技法與激情相通、文意與書法相照應,書作便顯出差異,風格富有變化。書法屬意象藝術,表意只能是隱含的、朦朧的,不可能那么直接,情感是復雜的,不是什么都能表現的。這是我遇到的一大障礙。
第二次是受毛主席《讀范仲淹兩首詞的批語》的啟發,毛主席在批語中說:“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當兼讀……介于婉約、豪放兩派之間可算中間派吧?!边@是按詞的風格分類的。書法風格有陽剛之氣、陰柔之美,也有中間狀態,我將兩者相對應,以書法的陽剛之氣表現詞的豪放派,以陰柔之美表現婉約派,中間派亦然,做了探索。詞和書法的風格多種多樣,我按詞與書法的風格分類,對應創作,易于表現。書法離不開文字,文字不是書法的內容,但應該將兩者相互照應,如果不顧文字內容,以書法的陰柔之美去表現雄強的陽剛之氣,豈不南轅北轍了。
第三次是近兩年。我感到詩詞多半文字較長,古文難懂,便選擇了一些名言佳句進行創作。警句是詩詞之魂,都是經過精心錘煉的,俗話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主題鮮明、意境高遠,較詩詞全文易于把握和表現。經過長期的探索與追求,拓寬了創作視野,豐富了藝術內涵,也增加了創作的難度。我認為書法作為一項高雅的藝術創作應該是有難度的。大筆一揮,連掃數篇,一個面孔,嚴格說構不成創作。
書法有多種字體,每種字體可創作出不同的風格,從表意角度審視書法,草書和行草書表現力最強。我兼寫多種字體,創作的主要書體是草書和行草書,運用草書、行草書的不同技法,采用不同性能的毛筆和宣紙創作出不同風格的作品,力求表現千變萬化的情感,從而突破了千作一面。在探索中我行我素,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始終不離傳統,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求變化、求發展,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編輯:單鳴)
· | 權希軍書法藝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 | 中泰書畫家作品在曼谷展出 |
· | 書法家權希軍煙臺收徒 |
· | 福建省文聯開展“送書下鄉”志愿者服務活動 |
· | 上海第三屆篆隸書法展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