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暈染的古典氣息——讀薛振興的工筆畫
荷塘 薛振興
在國內的國畫界一再推崇水墨趣味的今天,薛振興卻對傳統的工筆重彩技法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融入西方藝術的審美情趣和光影表現效果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薛振興自幼學畫,本科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后一直從事美術創作。他臨摹了大量的古人作品,對唐宋的技法和藝術風格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對西方繪畫進行了深入的觀察。雖然他接受了很多西方繪畫的影響,但還是在創作中保持著古典的淡雅、含蓄和沉靜。他在作品色調基礎上加上墨色的暈染,讓主題隱藏在淡淡的薄霧一般的氣氛中。其代表作品《秋》《山間》《錦繡》以大塊的淡黃色鋪滿整個畫面,熠耀的金光令畫面有著一種強烈的表現性。而作品《秋》在第十一屆“江南之春”美展獲得一等獎,作品《山間》在第十二屆“江南之春”美展獲得優秀獎。
他的畫面上,完全克服了纖細的、柔弱的植物和飄零的落葉在畫面的彌漫,雍容而華麗。淡黃色的花卉和落葉仿佛都在盡情地傾訴他對生活的無盡的愛,反映出一種覺醒和美的釋放,體現其博大的胸懷及對世界萬物的包容。他的構圖是全景式的、滿的,彌漫著生氣蓬勃的自然生活氣息。雖然從唐宋山水畫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但他沒有依賴于“仿古絹”的色調,而是根據每一幅作品的創作意圖來營造不同的畫面氣氛,營造出秋的熱烈、夏的沉郁、夜的朦朧和暮的蒼茫。
他在作品中很注意留白以及物體之間的空白處理,力圖追求古人提倡的“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疏密關系,在疏密變化中營造出一種靈氣,以達到氣韻生動的效果。但他的空白不是白色的,而是一種基于畫面氣氛的色調色彩。那種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墨色不再是畫面的主調,而是吸收了西洋畫的技法,在對植物的刻畫中運用固有色、環境色、光源色作為渲染氛圍的手法。閃爍的植物葉片,從最暗的墨色到閃亮的描繪都注重色彩的變化,從而讓花卉鮮活地展現在似乎是真實的空間中。
(編輯:黃遠)
· | 2013北京音樂廳古典演出季將上演 |
· | 古典名團到訪中國明星耀眼 |
· | 李云迪古典唱片銷售創紀錄 |
· | 音樂格局完善 這一年我們聆聽過多少好音樂 |
· | “國畫盛典”面向社會征集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