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馮氏春晚的期待
著名導演馮小剛確定出任2014年央視春晚總導演,引發了人們對吸引力逐年下降的央視春晚的關注,更期待馮小剛能用他的“馮氏”幽默給春晚帶來新的活力,使而立之年的春晚重振雄風。
央視春晚始于1983年,已成為新年俗的這道年夜大餐,多年來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和套路,雖然央視年年在搞創新,年年開門辦春晚,但效果卻不大。人們所詬病的,是春晚節目越來越脫離生活,形式大于內容,尤其是語言類節目隔靴搔癢,如同雞肋,嚴重影響了春晚的質量。此番央視起用對晚會完全是外行的電影導演馮小剛任總導演,并網羅馮驥才、劉恒等名家作顧問和策劃,兩度退出春晚的小品王趙本山亦復出助陣,儼然表明其創新之力度。因而廣大觀眾對馮式春晚充滿了期待,期待馮小剛團隊能讓春晚面貌一新。
一是期待其拔掉“釘子戶”,杜絕一切“條子”,辦一屆純粹藝術性的春晚。眾所周知,春晚“關系戶”來頭硬,拒大不易,讓不少導演怒而無奈。希望馮導能硬起來,理直氣壯地杜絕各路“條子”,讓真正的好演員和好節目登上春晚,保證春晚的藝術質量。二是期待節目接地氣,貼近百姓。人們反感的是虛假、空洞和浮華的節目,對此,馮導提出了“真誠、溫暖、振奮、好玩”的八字方針,認為春晚的最高標準應是博人民一笑,這實際上是使春晚回歸全民大聯歡的本義,也是春晚贏得民心的最大招數。且馮導以往執導的電影走的都是草根路線,這一點與央視春晚的氣質不謀而合。春晚要面向的正是13億普通大眾,節目必須真正做到“接地氣”才能引發大眾共鳴。三是期待提高語言類節目質量。馮導擅長語言類節目,他的幽默諷刺非常適合中國普通百姓的胃口,在馮氏電影中也多有體現,而此次趙本山、張國立等的加盟,讓語言類節目更加充滿期待。四是期待負責審查的領導能夠對馮導高抬貴手、網開一面。春晚的審查制度曾讓趙本山心力交瘁,也束縛了很多導演的手腳。既然央視將導棒交給外行的馮導,就應該給予馮導足夠的信任和自主權利,不要過于嚴苛,使其能夠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賦予春晚更大的新意。五是期待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人出現。以前春晚總能推出新人,但近年來卻難見新人,馮導執導電影多年,在影視圈內極富號召力,人們期待其執導晚會也能像其執導電影一樣,推出新人。也有觀眾期待與馮導合作過的葛優、舒淇等明星大腕能加入春晚,讓春晚笑聲不斷,精彩不斷。
其實,人們也知道,眾口難調是馮小剛面臨的最大難題。雖然他并不高調,宣稱能讓一半人滿意就不錯了,但如何調節大眾和精英的口味,仍需慎重。人們之所以對馮小剛入主春晚一片叫好,是基于馮小剛那些成功賀歲片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靈巧、機智、富有平民氣息的幽默,以及流行語的批量生產。因而人們期待像馮小剛這樣特別明白普通百姓心理的導演,能用他的靈巧四兩撥一撥重逾千斤的春晚。但愿這不是人們的奢望。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