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珍 生活“無處著陸”
作品《無處著陸》用黑色系舊衣服包裹著兩個飛機輪胎懸于空中。 佩斯北京 供圖
“尹秀珍:無處著陸”前日在798佩斯北京畫廊開幕,這是尹秀珍繼2010年個展“第二張皮”后,再次在佩斯北京推出新個展。尹秀珍喜歡收集舊衣服進行再創作,此次個展作品延續了其個人風格。
展覽的同名裝置作品《無處著陸》,藝術家延續了對細小事物和日常情景的關注。她用黑色系舊衣服包裹著兩個飛機輪胎懸于空中,用來支撐這兩個輪胎的則是一系列取自于生活的金屬物件,如鍋碗瓢盆、車燈、鏡子、熱水瓶、喇叭等。
尹秀珍的創作中帶有個人念舊的性格與女性柔軟脆弱的特質,她同時表示,作品中還藏有對社會的憂慮,而這種憂慮感來源于她對10歲女兒的深深愛戀。如此次一并展出的裝置作品《不能承受之暖》,“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他/她們得到了太多的愛,這些愛看似是對孩子們的保護,實際上是一種傷害。”該件作品用1000條圍巾頭尾纏繞而成,給人一種嚴嚴實實密不透風的壓抑感。
“無處著陸”將展至9月28日。尹秀珍另一作品《黑洞》同期于臺灣富邦基金會展出。
■ 對話
有了孩子更憂慮
新京報:你想通過“無處著陸”表達什么?
尹秀珍:“無處著陸”是這個展覽的名字,它也是由這件作品《無處著陸》來引發一系列的思考。其他作品比如《鉆石》、《煙花》、《救生筏》都是在這個框架下思考形成的作品,是對人類生存的憂慮。
新京報:為什么憂慮?
尹秀珍:過去沒有孩子以前,我也有類似的作品,但有了孩子之后更加想要表現這種憂慮。
自己一個人時不會想那么多,當然那時也有社會問題存在,只是不會放在自己身上思考。現在一旦有了孩子,很多社會現象、環境問題都會放大來看,比如空氣污染這么嚴重,會不會影響孩子成長,就會更加的憂慮。
新京報:這種心態會影響你對于作品材料的選擇嗎?
尹秀珍:肯定會。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用衣服來做作品,衣服就是人的“第二張皮”,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記,藏著很多故事。
我的作品取材大多是生活中的東西,都跟人有關,不管是衣服還是金屬。
■ 人物小傳
尹秀珍 中國當代藝術的女性領軍人物之一。1963年生于中國北京,1989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之后開始了她的藝術創作生涯。她利用回收的材料形成一種雕塑性的記憶文獻,在高度城市化、現代化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急速變化中,試圖將那些通常會被忽略的事物個性化,以暗示生命的個體性。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