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舞蹈王子”李偉淳:要做一個有企業家思想的舞者
◎與接觸過的大陸很多“還沒盛開就已凋零”的舞者不同,“臺灣舞蹈王子”李偉淳就像一株頑強生長的植物,他說絕對不能等待,等待機會就是“等死”,對于一些好的“機會”就要學會主動而得體的“搭訕”,爭取自己的話語權和自己的舞臺。與老一輩舞蹈家又不同,李偉淳說自己是在一件又一件地扔掉身上的“包袱”,作為生存在2013年的舞者,需要有企業家的思想,應當思考“文化企業責任”,與商業合作,前提是雙方有共識——想要為這個世界創造出更棒的作品。
還原舞蹈給人的成就感
盛夏的臺灣新竹午后,又倦又困,悶熱的酷暑使人“打蔫”。一位梳著長長“自來卷兒”馬尾辮兒的舞者帶著一群“媽媽們”在酷暑下,一遍又一遍地練舞,他們要在新竹今年剛剛落成并使用的“世博臺灣館”上為千人大合唱《可愛的新竹風》伴舞,這也是前不久海峽兩岸合唱節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動人景象。
“千古人間事,都在因緣中,可賀的你我喜相逢,相逢在新竹風;天下像一家,世界盡大同,歡迎你喜愛新竹風,可愛的新竹風。”正因為曲風的“小清新”,所以找到了有著“臺灣舞蹈王子”之稱的臺灣知名舞者、編舞家李偉淳,希望他打造出完全不同的廣場歌舞。李偉淳這次帶領的不是專業舞者,而是50位“社區媽媽”,年齡從40多歲到75歲。“我一定要讓這些媽媽們有成就感。”李偉淳設計的舞蹈動作很好學,也很好記,從最開始的模仿到最后熟練掌握并有所發揮,這些“社區媽媽”僅僅用了3次排練的時間。“風吹的樣子,就像海浪一樣一波一波地吹過來,手千萬不要伸直哦,伸直了的樣子就像‘咸蛋超人’,頭呈45度向上仰,找最美、最陶醉的樣子。讓媽媽們回憶自己的祖母、外祖母述說往事的樣子,就要那種‘裝可愛’的樣子哦,才有返老還童的效果。”聽著李偉淳講述自己設計舞蹈動作的想法時,真是由衷地感慨,那份“超好”的編舞心態和其十分“正能量”的傳播效果。
需要得到更多的話語權
現在該說說李偉淳了。1978年出生于臺灣高雄的他,自小就喜歡舞蹈。12歲那年,受當時在寶島熱映的郭富城影片影響,自學爵士舞和街舞,并考入臺灣體育大學舞蹈系,開始追隨臺灣現代舞大師游好彥學習現代舞,加入“游好彥舞團”,后又獲得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學位,并制作了人生第一個個人晚會“尋找另一個自己”,2000年受林懷民與羅曼菲邀約加入了最具影響力的——“云門舞集”,并具有了專職舞者的身份。
8年前,李偉淳隨“云門舞集”到大陸巡演,巡演至北大百年講堂,介紹新的舞作《白蛇傳》時他是示范的舞者,臺下在座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劉青弋教授,后來她成為了李偉淳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就讀博士的指導老師。8年前,在北京觀看“桃李杯”舞蹈比賽的經歷,給李偉淳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更難得是觀賽鄰座的就是他后來的恩師劉青弋,故而有了深入的交流,并有了后來到大陸讀博士的結果,這讓他與大陸藝術界有了更為密切的接觸。
李偉淳毫不避諱自己的“野心”,“作為純粹的舞者很少有人讀到博士學位,我之所以這么努力地要讀博士,是想得到更多的話語權,我希望舞蹈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在采訪李偉淳時,看到他的桌子上擺了很高一摞的報紙,他說自己每天習慣都要買六七份報紙看,在北京讀博士期間也是每天至少要讀五份報紙,目的就是想知道政府、企業家們都在忙什么事,都在關心什么事,而在藝術方面又有什么新動向。他的所思所想,積累了7年,慢慢寫就了一本書《獨舞——飛躍成功的不敗理想》,去年已在臺灣出版,不久后將在大陸上市。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