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山冷月 遼闊江天——吳建軍山水賞析
海 港 吳建軍
吳建軍的山水畫將一種曠達遼闊的胸襟寄托其中,在數尺范圍之內展現山川河流同時也是人格的大氣磅礴。他善于利用豪放揮灑的氣勢和恣意書寫,來營造內斂深沉的意境。他追求畫面整體效果的自然生動,特別是遠望山川奇峰的巍然和氣魄,打破傳統山水畫留白的傳統,以墨色將畫面幾乎占滿,氣勢壓頂之下,畫面留少許空白,既有視覺的喘息,又處處氣韻流動,觀之毫無壅滯之感。濃淡相宜的墨色配上干濕結合的筆法,一種朦朧空靈、煙云縹緲的視覺感受撲面而來,墨色的變化又給人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和琢磨不盡的意味。
吳建軍的筆墨手法不拘一格,或層層渲染,或干筆皴擦,或偏鋒直進,或淡墨鋪灑,墨色心隨意走,用筆酣暢淋漓,在處理山形水勢和筆墨關系的同時,又注重氣氛和空間效果的把握。手法的靈活多變賦予了畫面靈動深沉的效果,山水間仿佛有清風拂過,滿天煙云亦會隨之消散。
就畫面的氛圍和境界而言,“冷”與“空”是吳建軍水墨山水的兩大基調。他的“冷”既見寥廓江天萬里白霜,又聞黃河滔滔馬鳴啾啾;他的“空”既是日月幽谷、水天一色,又是清凈晨光、佛光正道,清冷之下有連綿不絕的意境與韻味。吳建軍的山水畫中時常有一輪鉤月斜掛天際,冷月不但為營造畫面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更以月光的清冷襯托出作者的人文關懷。之所以關注作者這一符號式的繪畫元素,更重要的也許是對作者繪畫中展現的寂寥空闊的氣氛的關注。畫家的這種人文關懷是一種孤獨、一種寂靜、一種清幽,也許更是一種對自然山水、對社會及人生的冷靜思考,我們不了解作者在思考什么,但看得出是冷靜嚴謹和認真含蓄的,這也是令讀者對畫面可以耐心琢磨的緣由。吳建軍不但將天地山川以一種渾闊的氣魄收于三尺宣紙,更將自己獨有的心境融入其中,在或奔放凝重、或飄逸灑脫的筆觸下展現自己對藝術與人生的思考與體悟,在清冷中探尋藝術的深意,在寂靜中體悟人生的百態。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