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以象外——中美藝術家十人展”開幕
由展洲國際藝術區主辦的“墨以象外——中美藝術家十人展”將于2013年9月9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為展洲國際藝術區開園系列活動之一,展覽匯聚了五位中國藝術家與五位美國藝術家的大型作品,從作品色調到創作題材,都圍繞著對深色這一主題的理解和運用,來展現東西方當代藝術的思考。
黑,與白對應。自古到現在用來代表顏色、夜晚、黑暗、陰、秘密、神秘、哥特、狠毒、反動、非法、省級簡稱、姓氏、網絡侵占、諷刺、揶揄、等等諸多意思。無論是從文學、美學、哲學、色彩學還是網絡文化上,“黑”都賦予了各種疊加的引申含義。
本展覽的英文標題“Darkness Visible”引自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的史詩《失樂園》(1667),生動地描述了希望對原罪的救贖。此次展出的19件作品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包括繪畫、雕塑、版畫以及剪紙。
在呈現形式上,兩國藝術家的作品將在空間當中并列展示,置身于全球化語境下,美方參展藝術家中,有Chakaia Booker用黑色輪胎之作的《會議結束》和Ray Smith用深色木材制作的“Mariana300dpi-fondo”帶來的雕塑作品,也有Joyce Pensato用類似涂鴉的方式創作的《金色蝙蝠俠》和Robert Longo帶來的《鯊魚》等具象繪畫,還有Rashid Johnson在純黑色塊中尋找變化描繪的“荷蘭人”的抽象繪畫。這種視覺上的大開大闔以及對戲劇化題材的青睞,使作品極具心理學意味。使得觀眾在已有的視覺系統里對當下正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的西方藝術有了更進一步的視覺更新和認知更新。
中國藝術家中,有華裔藝術家宋昕剪紙作品《Here and now-2》,曹吉岡富有文人畫氣息的《華山》,孫國慶反應“核事件”引發全球性深度思考的《黑色的記憶NO.2》,蕭兵所描繪的漸行漸遠地中國傳統《老牛灣》,杜春輝描繪的山水意象與精神交流的《煙云》等等作品,所呈現出更多的是中國自古傳承以來的文人畫及水墨畫在當下社會語境下的一種微妙轉變。
從以上種種舉例的作品中,可以發現無論是“蝙蝠俠”、“黑鯊魚”,還是全球性的“核問題”,亦或是已經愈漸變味的文化重建,從表象到內在都是中西方共同面對的問題。
(編輯:蘇銳)
· | 古今中外的“黑色”對話 記“墨以象外——中美藝術家十人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