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正傳》:思維獨立的“她”時代?
電視劇《辣媽正傳》劇照
《辣媽正傳》中孫儷飾演的夏冰的一段話,在微博界廣為轉(zhuǎn)發(fā):“我懷孕的時候你們說,堅持9個月,生完就好了;我現(xiàn)在生完了,你們又說,再堅持一個月,出了月子就好了;等我出了月子,你們肯定又要說,再堅持三年,孩子上幼兒園就好了;然后再堅持到上學(xué)畢業(yè)結(jié)婚生子,那是堅持一段時間嗎?根本就是堅持一輩子!”這樣淺顯的話,放到哪兒,都會讓人頗有感觸。余華早在《戰(zhàn)栗》中寫過類似的話:“你若想一日不得安寧,你就請客;若想一年不得安寧,那就蓋房;若要是一輩子不想安寧,那就娶妻生子。”
這段話,讓任何的“她”看了,恐怕都會憤憤不平。年輕貌美、聰明伶俐的夏冰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女神,在這樣的追捧下,成長為一位“作女”似乎是名正言順的。她選擇元寶這樣的“荔枝男”(外表不好看,但是吃起來甜)。婚姻生活,常常能將男人眼里一個女人曾經(jīng)的優(yōu)點變成現(xiàn)在的缺點,曾經(jīng)的小可愛變成現(xiàn)在的大煩憂。于是,工作的難題、家庭的瑣事、孩子的哭聲、親朋的責(zé)怪、愛人的冷眼,似乎都在提醒著她:你已經(jīng)過了天真的年紀,就不要再做天真的事!這道理看似理直氣壯,但對于剛剛進入成熟期的女孩子來說,是多么觸目驚心、重荷難負。
她人生中最大的轉(zhuǎn)折點,恐怕就是擁有了一個孩子。電視劇里的夏冰在剛生下孩子后,異常焦慮脆弱,甚至不愿意抱抱襁褓中的嬰兒。因為,從這一天起,受寵的女孩子就會變成寵孩子的媽,這個艱難困頓的人生定位,不會因為古往今來無數(shù)個媽媽都經(jīng)歷過,而變得輕松簡單。人是個體,只活一世,不得不為自己自私一下。偏偏這樣的自私,也向來不會長久,因為時間和孩子都不等人,年輕的媽媽們只能重新站起來,頂起屬于自己的“半邊天”,或者“大半邊天”。但是,這般曲折的心理過程,在某些男人的理解下,也是一種“作”,才是最最傷人的地方。
相比夏冰,鄔君梅飾演的李木子面對岌岌可危的人生所展現(xiàn)的姿態(tài)更讓人喜歡。開始時,她盛氣凌人,事事沖鋒向前,掌控欲十足,對洛天也缺乏尊重,但那時她的丈夫洛天沒走;相反,當(dāng)她洗盡鉛華,生下孩子,又重返職場,變得更加體貼時,洛天卻因為缺少刺激而要跟另一個女人喬安走。只有歷經(jīng)幸福與苦痛的極端,頑石塊壘才能在人生長河中“水清石自見”。李木子在事業(yè)上對喬安的妥協(xié),并沒有換來家庭的圓滿,這就足以說明:錯的不是她。所以,她能看清生活的真面目,風(fēng)輕云淡地對夏冰說:“人生四大事,生老病死,其中沒有離婚這一項。”她看待洛天就像看待一個犯錯的小孩,默默幫他料理了身后的麻煩事,然后指著窗外的“花花世界”對他說:“想出去看看嗎?想去就去,我在原地等你。”這般比毒藥還厲害的蝕骨溫柔,哪個男人能招架得住?
這部《辣媽正傳》的大團圓結(jié)局并不像以往那樣讓觀眾“普大喜奔”,因為整部電視劇都很真實,讓她們陷入“家庭還是事業(yè)”、“堅持還是放棄”這些選擇難題中不能自拔,突如其來的“破鏡重圓”是不負責(zé)任的。如果說李木子的勝利是她自己爭取而來,夏冰與元寶的和好就是典型的軟弱妥協(xié)。爭爭吵吵帶來的心結(jié),往往比想象中要更有顛覆性。或許在現(xiàn)實中,在世俗眼光的力量下,更多的她會選擇歸順生活。所以在承載理想的電視劇里,她們希望夏冰能夠逃離生活的禁錮,離開不夠成熟的元寶,堅持自我,獲得新生。當(dāng)然,元寶的不理解不體諒,并不一定是因為不愛她,只是愛錯了方式。面對這樣一位女神,元寶在心底是有自卑的,他做的任何決定都帶著一廂情愿的偏執(zhí),使他不能靜心下來看看她需要什么,只會將她推得越來越遠。鮑帥這樣的“黃金備胎”在現(xiàn)實中幾乎找不到,元寶這樣的已婚男人卻大街上遍地都是,她們就要這樣的環(huán)境中堅強成長,卻仍相信愛情。
“她”時代,不僅是經(jīng)濟獨立的時代,更是思維獨立的時代。從《欲望都市》到《傲骨賢妻》,從《好想好想談戀愛》到《辣媽正傳》,電視劇里顯目的女性意識,不斷提醒著女性觀眾要做“一個獨立明亮的自己”。從普通“麗人”,化身為奪目的“女王”,外表永遠是一絲不茍的美麗,內(nèi)心永遠是處事不驚的穩(wěn)重,有智慧,亦有氣魄,進退有度,知己知彼,還能不改初衷,保持本心,這樣的“她”不會是電視劇中才有的。可真正想要兼顧家庭與事業(yè),也必定是艱難的,一部電視劇解決不了,只能多一點思考與警醒。
人生如此熱辣,不一定像夏冰那樣滿身簇擁著熒光色,更像李木子內(nèi)斂而優(yōu)雅。外面是一襲淺灰色的風(fēng)衣,樸素暗沉,內(nèi)里既有驚艷晃眼的酒紅色禮服,又有硌得人傷痕累累的孔雀藍項鏈。這樣的華美與傷痛,不曾昭告世人,只能于漫長歲月里獨自體察,細細知覺,卻刻骨銘心,永生不忘。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