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帕西法爾》中國首演的歷史性時刻
2013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演出29日晚6點半開場,演足4個半小時
見證《帕西法爾》中國首演的歷史性時刻
歌劇《帕西法爾》劇照
問世130年來首次登上中國舞臺,四大藝術機構歷時三年精心準備,提前一年公布演出信息——備受中國樂迷期待的瓦格納歌劇《帕西法爾》終于揭開神秘面紗。10月29日,由北京國際音樂節、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與馬德里皇家歌劇院聯合制作的這一曠世杰作隆重上演。指揮大師古斯塔夫·庫恩率領中國愛樂樂團與多位世界頂級瓦格納歌唱家聯袂登臺,以這部長達4個半小時的作品將中國歌劇舞臺紀念瓦格納誕辰200周年的系列活動推向最高潮。為了能夠親眼見證歌劇《帕西法爾》中國首演的歷史性時刻,國內樂迷已經紛紛開始行動,許多樂迷從上海、廣州、天津等地來京觀摩此次演出,其熱度堪比2005年上演全本《尼伯龍根的指環》的盛況。由于演出時間較長,《帕西法爾》特別安排在晚上六點半開場。
音樂節再獻瓦格納傳奇
打造年度歌劇盛事
自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音樂節始終傾力于歌劇藝術在中國的傳播與普及,曾先后在國內舞臺上首演了16部西方經典歌劇作品,這其中,對瓦格納歌劇的推廣尤為耀眼。繼2005年和2008年獻上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和《唐豪瑟》的中國首演后,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再次實現瓦格納的絕筆之作《帕西法爾》里程碑式的中國首演。
實際上,在去年北京國際音樂節期間,歌劇《帕西法爾》中國首演的消息就已經宣布。提前一年時間公布演出計劃的罕見做法體現了音樂節方面對此的高度重視。三幕歌劇《帕西法爾》取材于13世紀德國的圣杯騎士傳說,是瓦格納生前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具爭議的歌劇,堪稱其畢生音樂創作的集大成者,其宏大的音樂手筆和深邃的思想內涵也使它成為西方歌劇藝術史中的一座巔峰。這部被作曲家定義為“舞臺節日祭祀劇”的作品每年復活節期間都會在歐洲各地上演;今年瓦格納誕辰200周年之際,《帕西法爾》更是成為世界各大知名劇院爭相上演的劇目之一。然而由于規模宏大,上演難度高,歌劇《帕西法爾》此前在國內從未有過演出紀錄。能夠將這部長達4小時30分鐘的恢弘巨作首次搬上中國舞臺,堪稱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對瓦格納誕辰200周年的誠摯獻禮。
首次與歐洲頂尖藝術機構聯手
導演攜原裝舞美悉數來京
此次上演的《帕西法爾》是北京國際音樂節與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及馬德里皇家歌劇院聯合制作的版本。這也是音樂節首次與歐洲最頂尖藝術機構進行歌劇聯合制作,其意義非同尋常。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于1967年由指揮大師卡拉揚親自創辦,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卓越的演出水準聞名,是歐洲規格最高的古典音樂文化盛會之一。
今年3月,新版《帕西法爾》已在薩爾茨堡復活音樂節期間成功上演,由音樂節新任藝術總監、著名指揮大師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執棒,首演實況近期也已在全球范圍發行。在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該制作版本的全部舞美、服裝、道具以9個集裝箱全部運抵北京,所有主創團隊以及薩爾茨堡首演中的啞劇演員也都一同來京。與觀眾以往欣賞的傳統歌劇華麗的舞臺不同,這個版本的《帕西法爾》舞臺設計簡約而現代,代表著歐洲時下歌劇制作的風尚。
鬼才指揮大師庫恩執棒
頂級瓦格納歌唱家助陣
除引人注目的舞臺制作外,如何呈現瓦格納極富魅力的音樂也是此次《帕西法爾》中國首演成功的關鍵所在。為了讓樂迷聆聽最正宗的瓦格納歌劇音樂,北京國際音樂節邀請了享譽歐洲歌劇界的奧地利指揮大師古斯塔夫·庫恩。庫恩在上世紀80年代曾師從卡拉揚,深得卡拉揚的藝術精髓,曾先后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歐洲一線歌劇舞臺有過精湛表現,成為紅極一時的樂壇新星。為了追隨瓦格納的藝術精神,庫恩不只滿足于指揮的工作,而是像瓦格納本人那樣將指揮、導演、燈光設計、制作人等多重角色集于一身。他效仿瓦格納本人創辦的拜羅伊特音樂節,1998年在奧地利蒂羅爾州小鎮厄爾創辦了屬于自己的歌劇節,十多年來對多部瓦格納歌劇進行了革命性演繹,堪稱當今瓦格納歌劇藝術領域的傳奇人物。
與此同時,此次來京出演歌劇《帕西法爾》的歌唱家陣容也很強大,代表當今國際舞臺演唱瓦格納歌劇最高水平的歌手將云集北京國際音樂節,為本次《帕西法爾》的中國首演增添了含金量。飾演男主人公帕西法爾的德國男高音布克哈德·弗里茨是當今最優秀的瓦格納男高音之一,2012年他剛剛在拜羅伊特歌劇節飾演過這一角色;扮演騎士團領袖安福塔斯的伊安·帕特森也是新近崛起的優秀瓦格納男中音,曾參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新版《指環》,該版本DVD榮獲今年格萊美大獎;圣杯騎士古內曼茨的扮演者阿蒂拉·容在今年夏天的拜羅伊特新版《指環》中表現不俗;而今年在薩爾茨堡首演中便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米夏埃拉·舒斯特將在北京繼續扮演劇中唯一的女性主角昆德麗。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