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凌:俏花旦的魅力春天
王岳凌
“這前后不就是一個人嘛。”丑角一句插科打諢的話,讓觀眾哄堂大笑。這是近日北京京劇院在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勘玉釧》中的一段小花絮,卻應景地把優秀青年京劇演員王岳凌在劇中一人分飾二角的話題直接活現在舞臺上。王岳凌直言,自己十分珍惜這樣的演出機會,特別是俞素秋這個角色,自己下了很多功夫。她笑稱:“可能我的性格更適合演韓玉姐吧,活潑一點,熱情一點,俞素秋就有些矜持、幽怨,要多花點功夫吃透。”
也許正因如此,當記者和她面對面聊起京劇以及京劇之外的事情,我們很快就熟絡起來,聊得海闊天空。王岳凌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一位作家。在對京劇尚在懵懂之齡時,她幾乎是糊里糊涂去參加了一次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的藝考,糊里糊涂得了好成績。可學戲是辛苦活,對京劇也缺乏認識,沒過多久,小岳凌就偷偷跑回了家,不愿再學了。學校的老師不干了,覺得她扮相好,嗓音好,這么好的個人條件,這樣的苗子不學戲真是太可惜了。事后藝校的老師多次登門做工作,到第二年再招考的時候,總算把王岳凌“抓”回了藝校。
這一段往事,與多年以后王岳凌借雙休日坐火車去江蘇淮安學戲的認真執著判若兩人。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如她在背后不為人知的下功夫,她不著痕跡的認真就像她已經習慣如此。這種從戲里戲外透出來的氣質,跟傳統戲曲那么熨帖;不難想象,從1993年考上藝校,到2000年被中國戲曲學院錄取,再到進入北京京劇院成為一名京劇演員,王岳凌不僅“學而優”,而且漸漸被熏陶、漸漸喜歡上了京劇這門國粹藝術。
2004年,王岳凌從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畢業,正式進入北京京劇院。在此之前,她還接到了北京戲曲藝術學校的錄用通知。出于對舞臺表演的喜愛,王岳凌選擇了成為演員。這是一個職業乃至專業的轉折點。如果說學校的學習還是一種系統和基礎的訓練,院團的磨練可能更像是一個認識和重新定位自己的過程。王岳凌進入劇院時,正值北京京劇院承接了一個京劇音像錄制項目,一批剛到單位的青年演員被派去跑龍套當“宮女”——挑著“宮燈”出場,然后杵在那里看主演唱。這些剛畢業、心氣正旺的姑娘們,一度不無牢騷,把它調侃為“跑宮女”。在這一時期,王岳凌學會了看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學習。
在看中學、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地提升自己,這是王岳凌頗為竊喜的一點感觸。不必制造壓力,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她的本色表演中也可見一斑。在學校的時候,王岳凌會的戲就已不少,但那時還沒有篤定哪一個行當、宗哪一個流派。“跑宮女”給她打開了一扇窗,讓她重新打量自己,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優點是什么呢?扮相俊美,嗓音甜亮;缺點呢?她覺得,相比于京劇界的前輩,自己會的戲還太少,應該多學一些戲。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和特點,王岳凌開始有意識地向荀派花旦的路數走。
京劇藝術,要學的東西很多。荀派的創始人荀慧生,一生演過300多出戲,光自創的戲就有100多出。怎么磨礪自己?比賽,演出,不斷給自己創造機會。2011年,在“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擂臺邀請賽中,“觀眾最喜愛獎”讓王岳凌備受鼓舞;曾錯過報名的青京賽于2012年再次開鑼,王岳凌當即報了名。這一年,王岳凌也正式拜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為師。從青京賽初賽的《花田八錯》片段,到復賽的《紅娘》,到了決賽的時候,她聽從老師孫毓敏和張逸娟的建議,選用了《紅樓二尤》中的《鬧宴》。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卻讓王岳凌受益匪淺。嬌憨的春蘭,俏麗的紅娘,再到情緒更為立體的尤三姐,這對于王岳凌顯然帶有從本色向演技轉折的意味。事實也的確如此,她以第4名的身份獲得了青京賽銀獎。2013年,她更以全本《花田八錯》榮膺“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擂臺邀請賽總排行榜擂主。
如今,王岳凌拿手的《紅娘》《金玉奴》《花田八錯》《勘玉釧》《拾玉鐲》《百花贈劍》等經典戲碼,已為人所熟知。她不僅是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的愛徒,同時又師承岳慧玲、宋長榮、張逸娟、沈健瑾等京劇名家。在長安大戲院演出的全本《勘玉釧》,就是師父孫毓敏一個唱腔念白一個動作眼神地細細“摳”出來的。王岳凌說:“在整個排練過程中,師父不僅從頭盯到尾地幫我摳戲,還拿紙條把看到的所有問題仔細地記了下來,然后幫我修改。沒有師父的指導,就沒有我全本《勘玉釧》的演出。”
王岳凌以全本《花田八錯》榮膺“魅力春天”總擂主,也讓周圍的人十分驚訝,紛紛說:“咦,你什么時候學的這個戲?”王岳凌告訴記者,這個戲,就是到江蘇淮安跟宋長榮老師學到的。在持續近兩年的時間里,一到周末,王岳凌就匆匆趕往火車站,奔赴那個和老師的約定;又在暮色漸暝之時,趕回程北京的火車準備上班。常人幾乎很難想象,那是一段怎樣的經歷,也許用京劇圈的話說,這就是“自個成全自個”。
對于《勘玉釧》的演出,北京京劇院大膽啟用青年演員挑大梁的魄力功不可沒。王岳凌表示,一個舞臺上的演員,最好的年華往往就在30歲上下之時,不僅身段、扮相、嗓子的狀態最好,在表演技巧上也漸漸成長并趨于成熟,正是最需要舞臺的時候。她說:“真的很感謝我們劇院的領導,他們看到京劇需要年輕的力量來繼承和弘揚,需要更多年輕的觀眾,是他們的眼光和魄力給了像我這樣的年輕演員機會,讓京劇能夠煥發出青春的色彩。”
在《勘玉釧》演出后,專家對王岳凌的表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在同一部戲中前后跨越兩個性格差異極大的角色,還很好地進行了轉換,既本色又不乏演技地展現出荀派藝術活潑、嬌憨、熱情的特點。王岳凌坦言,在繼承傳統、保持京劇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希望也能在探索中有所創新。在京劇的道路上,一個嬌美俏麗的花旦正向我們走來。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