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電影亟需確立標準
在日前舉行的“動畫電影與城市發展論壇”上,孫立軍等動畫從業者提出——
中國動畫電影亟需確立標準
“不久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夢工廠動畫公司考察時,指出好萊塢電影除了為美國帶來巨大的出口價值外,也在傳播著美國的價值觀,成為世界了解美國的窗口。的確,有機會去美國旅游、親身感受美國文化的人畢竟只是少數,美國文化能夠在全球盛行,好萊塢電影功不可沒。”在日前舉行的“動畫電影與城市發展論壇”暨動畫電影《C9回家》樣片發布會上,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說。
從早期的《白雪公主》《幻想曲》到近年的《獅子王》《冰川時代》《機器人總動員》,好萊塢出品的動畫電影始終在商業和藝術上引領著全球的潮流。2011年孫立軍導演的3D動畫電影《兔俠傳奇》公映后,在國外廣受歡迎,在國內卻飽受質疑。“很多人指責《兔俠傳奇》是山寨版的好萊塢動畫《功夫熊貓》,我就回應說,既然允許美國人拍攝穿著唐裝打功夫的熊貓,為什么不允許中國人拍攝穿著唐裝打功夫的兔俠?”孫立軍覺得類似的質疑十分荒唐,“動畫電影必須遵循一定的標準,在中國,這個標準就是以時尚有趣的動畫故事傳承中國文化,我認為《兔俠傳奇》做到了這一點。”
為中國動畫電影確立標準,引起了與會專家的熱烈響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認為,國產動畫電影無需模仿好萊塢的題材、情節或人物造型,而是要學習他們先進的市場眼光和制片邏輯。“首先要研究清楚受眾的定位。據我觀察,目前國產動畫電影要么太過低幼,要么太過復雜,對目標受眾的定位不夠精確。如果在針對低幼受眾的動畫電影里加入過多科幻元素,就會造成理解障礙;同理,如果在針對較高年齡層次受眾的動畫電影里融入太多幼稚的情節,也會讓觀眾感到無趣。”尹鴻表示。
而國產動畫電影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則是話題匱乏。“任何電影都必須要給觀眾一個買票觀看的理由。《獅子王》《瘋狂原始人》這樣的好萊塢動畫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展現了主人公戰勝孤獨感和挫折感的過程,而這兩種感情恰好是孩子在成長中最容易遇到的困擾。”尹鴻說,“國內的動畫電影創作者習慣于思考‘我想表達什么’,而常常會忽略兒童觀眾需要什么。將一個成年人想表達的價值觀強行灌輸給兒童,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功夫熊貓》中,主人公阿寶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里,但觀眾卻并不會覺得這種家庭狀況給他帶來了多么大的苦難,然而在一些國產動畫電影中,單親家庭就意味著缺少關愛、缺少幸福感。“這只是成年人的看法,我認為沒有必要在動畫電影中融入太多類似的社會問題,因為兒童觀眾更希望在影片中看到主人公自身的成長。”尹鴻分析道。
與內容層面相似,國產動畫電影在技術層面上也與好萊塢有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表現在動畫制作的硬件設備上,也表現在創作觀念上。”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所長劉戈三表示。近年來幾乎所有成功的好萊塢動畫電影都是3D化的,似乎沒有3D技術的保障,一部動畫就難以獲得觀眾。于是乎,國產3D動畫電影也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因為低劣的視覺效果而慘遭市場拋棄。劉戈三發現,影院里放映的一些國產動畫電影,觀看2D版的效果反而要好過3D版。
“其實無論是直接以3D的方式拍攝,還是將2D轉化成3D,一部作品只要能夠以符合人眼觀影規律的方式有效地展示畫面的深度空間感,并且與主題和情節有機融合,那么它就是優秀的3D動畫。”劉戈三說,“但問題是在很多國產3D動畫電影中,3D只是一種純粹的商業策略,或者說是一種噱頭,并且這種噱頭的質量還很低劣、對影片的主題和情節完全起負面作用。與其看這樣劣質的3D,還不如老老實實地觀看2D版本。”
在劉戈三眼中,動畫電影其實是最適合3D觀影的藝術形式之一,然而在國內,很多3D動畫電影創作者卻因為僅僅將3D看做一種技術而導致作品的情節與視效“骨肉分離”。“技術永遠要為藝術服務。在好萊塢,3D動畫電影的立體設計與劇本創作是同步進行的,技術制作和內容創作要隨時進行溝通與互動,如若不然,很可能會出現設計好的3D場景在劇本中無法實現,而劇本提供的場景又不適合做成3D效果的糟糕局面。”劉戈三表示,“培養國內動畫電影從業者形成完整的3D創作觀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關鏈接】
動畫電影《C9回家》發布樣片
由青島數碼動漫研究院等聯合出品的3D科幻動畫電影《C9回家》日前在京舉辦樣片發布會。影片講述了來自外星的小朋友C9因飛船故障迫降島城,在島城一群充滿愛心、機智勇敢的小朋友的幫助下,戰勝各種困難,終于登上了回家的飛船。與此同時,他們更是粉碎了黑心老板制造的驚天陰謀,保護地球免遭滅頂之災。據悉,影片的主題涉及海洋生態、藍色能源等社會熱門話題,希望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向小朋友傳遞積極的正能量,并向全社會傳播“關注海洋生態平衡,保護人類共同家園”的美好理念。影片預計將于明年公映。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