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語境·融入與表現——顧顧的水墨近作賞析
顧顧作品
現代藝術以對傳統藝術的顛覆和反判為特征,在所謂“危機意識”和“變革意識”中,完成了主觀的、情緒化的追求與表現,在這個令人矚目的“轉向”中,藝術從此進入陌生化的全新領域,并在一百多年的實驗探索歷程中,盡顯“不真實的把握”與令人驚異的“視覺感受”,并以想象力的豐富和怪誕,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這種不拘定法的創意與魅力,更具內心情緒化的特點,更符合現代人精神宣泄的渴望,也更具非理性的象征意義。它們在整體上的表現性與形而上的特點,以及向內心轉向的“事物本質性”傳達和對“自我的深入發掘”等意蘊,體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價值和意義。
女畫家顧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依據這一理念,循著這一藝術取向,完成了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意象、從三維空間到二維平面空間表現的轉換與提升,因而,她的作品更質樸、更單純,也更平實。
顧顧有著學院的學術專業背景,這使得她的繪畫兼融了基礎訓練的扎實功底和現代藝術開放的視野與胸襟,從師從著名工筆畫家孫志鈞到現代水墨名家杜大愷,她在循序漸進、由繁至簡、由實而虛、由此及彼的過程中,完成了由理性知覺到感覺的轉換。
顧顧的近作給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覺,作為習作,她并不特別注重題材的選擇,在她的筆下,無一例外的是目力所及的室內室外、人物與風景、角落與家居,隨心所欲,即興為之,且筆筆生韻、平實質樸,毫不矯情、亦不炫技,漸成自我風格。可以說,顧顧是以“理念感覺化”的方式把握藝術方法與藝術風格的,她把“理念”還原為“感覺”,遠離了三維寫實空間,掙脫了物性的羈絆,可以說在顧顧營造的畫面中,實則是充滿符號的空間,它們體現的是平面空間中符號關系所呈現的距離、角度、錯位與疊加。
遠離約定俗成的規律與程序,并以現代意識和觀念為觀察現實生活與物象的出發點,必然帶來作品形式結構與語言表達的顛覆性變化,重要的是,畫家由此獲得了精神的解放與表達的自由。在看似隨心所欲的畫面中,一切從直覺出發,用豐富多維的思維和手法,從一個獨特的側面展示了現實與虛擬、物性與夢幻的和諧共鳴。
畫家的人體習作,多屬課堂寫生,但形神兼具,諧暢而感性;在以線為主的表現性手法中,女人體簡潔、單純,卻又真實溫潤,作為感覺性的視覺形式傳達。這些習作性的作品,雖靜猶動,看似平實質樸,卻充滿內蘊張力,呈現了生命豐富的層次和形體的韻致風采,引導對人性的更深、更高層次的思索與探討。
在一些室內日常生活場景寫生中,可以看出顧顧在不經意之間流露出的才華與光彩。譬如,廚房、洗手間的陳設與器具的表現,都是尋常生活中的形式意味發現,作為一種變異的寫實形式,畫家強調的是空間中意象之間的構成關系,呈現了二維空間關系的邏輯性運行,并在一種虛擬中回歸了事物的本性和藝術的本性,在時間被消解的空間圖景中,畫面展示的不再是現實生活環境的具體物象與情景,而是一種空間符號的錯位與排列,畫家構建的是一種“白日夢幻”,因而在與現實生活的不對稱中,表現了畫家對非現實語境和形而上境界的渴望與向往。無疑,這是在現代語境中孕育與滋生的情緒化表現,它記錄的是當代畫家的情感軌跡與心路歷程。
藝術領悟世界的方法是感覺,顧顧在作品中表明了她對非理性與直覺感受的領悟,她堅持著這種生命本色的表達方式,她堅信,由此產生的意象是和諧的意象,是生命本真秩序的意象,是生機勃勃的意象。所以,她筆下所表現的永遠是一個過程性的狀態,她并不刻意去追求嚴謹與完整,她的旅行寫生,多是行色匆匆的現場記錄與回憶中的整理,在寥寥數筆的概括中,留下的只是一種感受,印證下情緒的波動,在簡潔、單純的筆觸中,一如既往地展示了一種狀態。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她的藝術方向,她把寧靜與安詳展示給我們,讓平凡與親切重歸畫面。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