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四川——叮當諧劇專場”演出及研討會成功舉辦
展諧劇風采 揚蜀粹風韻
叮當與恩師李伯清(左)、沈伐(右)
叮當等表演小品《都有病》
叮當等表演諧劇《麻將人生》
叮當表演諧劇《川軍張三娃》
叮當表演諧劇《弱勢群體》
叮當表演諧劇《弱勢群體》
11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曲藝家協會、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文化廳主辦,四川省曲藝家協會、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承辦的“說唱四川——叮當諧劇專場”演出在成都錦城藝術宮精彩呈現。中國曲協主席姜昆,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董耀鵬,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蔣東生,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黔魯、李兵,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竇維平,四川省曲協主席林戈爾等領導觀看了演出。
作為四川曲藝界“說唱四川”系列活動之一的本次專場演出,也是四川曲藝界繼“2011四川諧劇展演專場”之后推出的第二臺四川諧劇專場演出。叮當的兩位師傅:四川諧劇著名表演藝術家沈伐和散打評書著名表演藝術家李伯清傾情參與,除親自排導節目外,還以主持人的身份在整個演出中串場。
叮當作為四川知名度較高的喜劇明星、笑星,集創作、演出、主持于一身,他以第三代諧劇傳承人的身份扛起四川諧劇這面大旗。四川省曲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李蓉表示,策劃組織此次專場演出是為了鼓勵更多具備一定潛質的青年曲藝演員追尋自己的藝術之夢,促進本土曲藝人才、曲藝佳作脫穎而出,凸顯以叮當為代表的優秀曲藝演員的引領作用,促進四川曲藝的普及推廣、傳承創新、繁榮發展。
這次專場演出雖以叮當命名,實際上是四川曲藝人的集體力作,從劇本的征集、創作、修改,到節目編排,都傾注了四川曲藝人的一腔熱情。演出節目中既有涉及“川軍”的厚重歷史題材,又有關注現實、關注民生、貼近百姓的話題,其中《麻將人生》的姐妹篇《弱勢群體》繼續諧劇創作的創新探索之路,引領四川諧劇的創演邁入新的歷史階段。
11月21日,還舉行了“說唱四川——叮當諧劇專場”研討會。姜昆、董耀鵬、常祥霖、陳黔魯、李蓉、陳淳、沈伐、李伯清、李遠強、關大心、嚴西秀、原建邦等領導和專家學者、藝術家齊聚一堂,圍繞本次專場演出及叮當的諧劇表演展開了深入研討。會上,沈伐和李伯清對他們的弟子叮當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叮當繼續勤奮學習,真正掌握諧劇藝術的根本特點,凝聚熱愛諧劇的力量,與時俱進,為諧劇藝術的傳承、發展、創新,為諧劇永遠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他們眼中,與叮當并不僅僅是師徒的關系,而是凝聚著兩代曲藝人共同的夢想。
發言選登
姜昆(中國曲協主席)
叮當的專場演出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中華民族藝術的生生不息。曲藝藝術能夠發展到今天,從來不是保守的,不是閉塞的,而是不斷創新的。年輕人具有更加新穎的表達方式,如果將傳統與現代方式結合,就能將曲藝推向一個新高度,因此應該大量汲取新的元素、新的觀念,不能固守傳統。過去沒有諧劇,但在王永梭和一大批四川曲藝人共同努力下,不斷創立了諧劇,而且不斷地創新走到今天。把曲藝舞臺做大,把曲藝影響做大,把曲藝隊伍做大,這就是大曲藝的思想。演出的成功驗證了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曲藝改革發展方向沒有錯。令我更加欣喜的是,這次演出看到沈伐、李伯清兩位大師級的人物能夠甘當綠葉,共同來扶持一位年輕人,這為全國的曲藝人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在當下這個人心浮躁的環境下,四川曲藝人敢堅持本我,做一場諧劇專場演出,走正路,樹新風,宣揚正能量,把諷刺做到淋漓盡致,說明四川曲藝人有膽識、有魄力、敢做事,值得全國曲藝人學習。
董耀鵬(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叮當專場演出的成功,是整個團隊的成功,也是整個四川曲藝的成功。托舉一個新秀很難,尤其是在曲藝界。借此機會談幾點個人感受:首先,曲藝創作要有“問題意識”。曲藝發展兩千年的歷史,從漢朝一直走過來,確實曲藝資料很多,很浩瀚,但我們也面臨很多的問題,但總的來說機遇大于挑戰。其次,曲藝創作要有針對性,即“觀眾意識”。曲藝作品只有接地氣,才有底氣,才聚人氣。再者,曲藝創作要有學習意識。過去曲藝底子相對薄弱,這是事實,應該面對,現在像叮當這樣的年輕一代已經不是這樣了,誰選擇了學習,誰就選擇了進步,選擇了未來,我們要有學習的風氣,向師傅們學,向同行們學,向別的姊妹藝術學,要創作就要學習、研究,我們現在就需要能夠研究、創作、表演的通才。最后,曲藝工作者要有擔當意識,就是要堅持、堅守、堅定,曲藝出一個名人,出一個大家很難,十年可以培養一個秀才,但十年絕對培養不了一個藝人,特別是曲藝人。
常祥霖(中國曲協理論委員會主任)
曲藝的發展要尊重藝術家,尊重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目前的曲藝分類有待科學化,要在主流文化的曲藝、市井文化的曲藝和農村文化的曲藝等各個方面激活曲藝創作。以諧劇為代表的四川曲藝在近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希望四川以及全國曲藝工作者都能夠在浮華中保持一顆清醒的做藝術的心。專場演出讓我們感到,面對市場的選擇,有這樣多才多藝的年青一代,是曲藝的幸事。希望叮當他們這一代好好繼承優秀的傳統。《川軍張三娃》這個節目,嚴西秀老師對諧劇觀念的理解進行大膽突破,諧劇寫出這種題材到了一定高度,這次演出是一種綜合實力的體現,我個人感到特別興奮。希望叮當繼承傳統,敬畏經典,創造屬于叮當的諧劇藝術。
李祥林(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通過這次演出,我看到了兩個“快樂”。一是“快樂”叮當。叮當是快樂的尋夢者,他通過曲藝尋找到自我人生價值,獲得了實現夢想的快樂;叮當是快樂的表演者,他通過嘗試不同的舞臺表演形式,體驗到了藝術創造的快樂;叮當是快樂的行中人,作為行中人,希望他為曲藝發展擔當社會責任,希望他從“小我”夢想實現走向“大我”事業追求,從而獲得更多快樂。二是“快樂”曲藝。在我看來,快樂是曲藝這門藝術的根本屬性,這快樂,可以是小橋流水式的,可以是激昂慷慨式的,也可以是詼諧幽默式的。由于這種快樂本性,所以曲藝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創新是藝術的生命所在,但創新不是隨意為之,創新的前提是要吃透傳統,只有傳統根基堅實了,創新才能獲得成功。
關大心(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導演)
在各種藝術的沖擊下,如今創新是一個大難題,因此出一個新形式是很難的,我們應該對新形式和新人給予支持和鼓勵,給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不要橫加指責,這對曲藝發展百害無一利。一個新人的出現,必然會有諸多不足,但如果我們給予其充分的支持,也許他就是個人才,反之,曲藝新人新作會越來越少,那曲藝又如何繼承與發展?另外,曲藝演員應該增加自己的臺詞基礎和形體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表演更加主動,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看到叮當這代年輕人今天的成長,我很高興。專場演出中的每個作品都是新的,《麻將人生》《川軍張三娃》《弱勢群體》是不是諧劇?它們成功與否?觀眾自有評斷。
嚴西秀(國家一級編劇)
“一人獨演,獨演一人”是諧劇的“鐵律”,近80年來沒有突破。在這一“鐵律”的規定下,無論第一代還是第二代“諧劇人”,都產生過許多優秀的作品,裝點了諧劇的燦爛星空。但“一人獨演,獨演一人”只是諧劇呈現的藝術樣式,而非它的本質特征。諧劇的本質特征是虛擬交流。是演員扮演特定角色,與并不呈現的人物進行虛擬交流。通過演員“心中有”的表演,讓觀眾達到“確實有”的效果。虛擬交流,在中國戲曲傳統中并不少見,馬鞭就是馬,木槳就是船,沒有樓梯可上樓,那是山、那是河、那是一片樹林……角色說有就有,觀眾不會懷疑。但諧劇的虛擬交流則更進了一步,把直接交流的角色全都虛擬了。這才是諧劇的特色,更是諧劇的魅力。
金乃凡(國家一級編劇)
這次演出確實讓我很振奮。強大的主創陣容,眾星捧月,推出叮當這樣一個新人,我覺得叮當真是不負眾望,具有超強的表現能力。曲藝來自民間,但是我覺得曲藝不要承載太多的導向。現在一提到導向,雷同的東西、撞車的東西全部來了,這次演出的劇場效果的確不錯,那是炸了場子了,這么多年來,我沒有看到過舞臺藝術有這么大的魅力。這次專場演出怎么走向群眾,走向民間,是下個階段該思考完成的事情。
吳澤地(四川省曲藝家協會理事)
這次欣賞了由四川省曲藝家協會、四川曲藝研究院承辦的“說唱四川——叮當諧劇專場”,看到以叮當為代表的諧劇新生代,在老一輩諧劇人智慧結晶的傳遞和精心培養下,脫穎而出,甚感欣慰。四川諧劇薪火相傳,后繼有人。以這次專場為契機,我建議四川曲藝以點帶面,均衡有序地進一步發展諸多曲種。秉承優秀的巴蜀文化,吸收我國各地傳統文化精髓,創造性、科學性地使四川曲藝更上一層樓。
相關鏈接
四川諧劇是四川曲苑中一個新興且特色獨具的曲種,由諧劇大師王永梭于1939年首創。創始人王永梭先生繼《賣膏藥》后,又陸續創作演出了《扒手》《黃巡官》《趕汽車》《開會》《喝酒》等20余個諧劇作品,在國內影響廣泛,確立了諧劇在曲藝百花園中的地位。新中國成立后,王永梭又創作演出了《在火車上》《打百分》《結婚》《自來水龍頭》等新劇目。改革開放以后,諧劇藝術得到極大的普及和發展,創作上以包德賓、嚴西秀為代表,表演上涌現出沈伐、涂太中、李永玲等一批優秀諧劇演員,他們創作演出的《這孩子像誰》《霉不醒》《我表個態》《零點七》等,多次走進央視,給全國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特點是采用幽默風趣的四川方言,“亦莊亦諧”,置嚴肅的主題于輕松活潑的笑料之中,被譽稱為“一人上場、滿臺生輝”。
面對昔日的輝煌,四川諧劇也有尷尬。從19世紀末起,創作人才缺乏,作品不能推陳出新,第三代諧劇演員青黃不接,讓四川諧劇在全國發出的聲音越來越小。為了傳承和發展四川諧劇,中國曲協專門在四川開辦諧劇培訓班,培育選拔諧劇新人。
在中國曲協、四川省文聯的關心下,在四川曲藝界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4月,一場以“展諧劇風采,揚蜀粹風韻”為主題的四川諧劇專場展演在成都舉辦。演出匯集了沈伐、涂太中、叮當、鐘燕平、馮稚嵐、王磊、矮冬瓜、徐崧、高木木、金琳玉等老中青少四代諧劇演員,用一個個新創的節目展現了諧劇風采。
(編輯:蘇銳)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轉到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