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征收第一案選中粵東新館
坐落于西城區南橫西街13號的粵東新館十分破敗,院內隨處可見雜亂堆放的建筑垃圾,自建房令院內擁擠不堪。記者 黃月 攝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瑞典人喜仁龍著的《北京的城墻與城門》一書中,描繪了當時北京外城東南角樓的模樣。資料圖片
今年,西城區將啟動對區級文保單位——粵東新館的征收,這也成為全市首個依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進行征收的文物。此外,西城計劃為各級文保單位的標牌增設掃描區,未來游客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一掃描,即可獲取文物詳細信息。
粵東新館未來不用于商業
近日,西城區人大召開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區文委主任孫勁松介紹,粵東新館目前已進入征收程序,將成為全市首個依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征收的文物?;洊|新館現在是一個大雜院,居住著百余戶居民。
“政府征收,將居民住的房子買過來,估計可以在2015年完成征收,啟動修繕,”孫勁松強調稱,征收雖帶有一定強制性,但不是拆遷,“拆遷可能是用于商業目的,而征收條例規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必須是用于公益項目,不能用于商業用途。”
孫勁松稱,會先貼征收公告征求居民意見,后選定評估機構,確定征收價格并公示后,才進行后續工作。“整個征收過程將嚴格依據條例,各個環節都會有公示。”另悉,大柵欄地區的注冊登記文物護國觀音寺也將納入征收范圍。
西城區還將從今年開始,用三到五年時間修繕全區約360處不可移動文物。孫勁松稱,其中近半文物現都處于居民大雜院中或處在不合理使用狀態,安全隱患嚴重。
各級文物增設手機掃描牌
2014年,西城內國家級、市級、區級共計181家文保單位都將增設移動終端識別信息。屆時,游人只需用手機等掃描文保單位的文物標牌,就可獲得文物詳細介紹,包括歷史沿革、展品信息等。
該項工作將首先從中軸線的國家級文保單位開始?!安荒芄庖娢锊灰娢?,把文物的文化價值傳播給公眾,這才是保護文物真正的價值?!睂O勁松說,西城區所有文保單位的研究資料都已建立了電子檔案,并匯總到了一款手機應用軟件上。借助新技術,更多公眾可更便捷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價值。
此外,西城區還將推進文保單位的合理利用,例如今年宣南博物館的北小院將被打造成西城區非遺的展示基地和工作室;在磚塔胡同萬松老人塔下的一個小院里,將會建成一個北京特色的閱讀空間,既會設立社區圖書室,也會有圖書經營和文化活動的場所。
■ 探訪
昔日維新聚會地 今朝私搭亂拆敗門庭
粵東新館位于菜市口大街和南橫西街路口的西北角,曾是“戊戌變法”時“保國會”舊址和維新派人士聚會場所。20世紀初期,門口還曾有“清光緒戊戌政變前公車上書議政之所”的橫匾。
現今,這里則已被鬧市淹沒,就連居住在不遠處胡同內的老人,也“從來沒聽說過”它的歷史。院子最南面的一排屋子,臨街開著三個門臉。昨天,只有一家面館開著門,其余的兩間無人經營,布滿灰塵的拉鏈門緊鎖著。
東側的鐵質院門已經歪斜,門上不見門牌號碼,紅色院門上有人用黑筆寫著南橫西街13號。進入門內,走廊一邊堆放著建筑垃圾,沿著土質路面往里走,才見亂磚和石板鋪地,最窄處只能容一輛三輪車通過。
南院內四處可見建筑垃圾,幾間木梁磚墻的屋子已經少了一面墻,里面被院內居民用來停自行車和堆放雜物。屋子天花板上的吊頂張開大口,幾根電線和晾衣繩索縱橫交織在過道上空。居民自建的小屋讓院子擁擠不堪,卻不見任何消防設施。
居住在北院的居民張先生一家三口在這里住了近20年,也無法肯定自己住的地方是不是粵東新館。他是北京宣房投資管理公司的職工,房子由單位分得,屬于直管公房。張先生還沒有聽說房子要被征收,如果房子被征走,他希望能在三環內住上一套兩居。
東城
北京外城東南角樓復建位置確定
初步設計方案獲市政府同意,部分城墻原址修復;龍潭東路部分路段向北平移
新京報訊 (記者郭超)北京外城東南角樓修復初步設計獲批,不久之后,位于南二環左安門附近的護城河畔,將重新出現這座標志性建筑。屆時,東北明城墻角樓、西北前門箭樓、西南永定門城樓、東南左安門角樓環繞天壇的“一壇居中、四樓環繞”的景觀有望重現。
修復方案獲市政府同意
歷史上的北京外城東南角樓,緊鄰外城七座城門之一的左安門,故又稱左安門角樓。建國后,在北京外城整體拆除過程中,左安門角樓也于上世紀50年代不復存在。確定角樓的原始位置,成為修繕前期的重點工作。
左安門角樓歷史資料匱乏,復建方案除依據1949年和1955年的地形平面圖外,還參照了一位瑞典人上世紀20年代為角樓留下的一張照片。東城區文委負責人稱,文物部門在2011年實地勘探中,曾在左安門附近找到當時的城磚,但只能大體確定角樓的區域,無法精確定位。
經專家研究、確認,角樓位置在南二環護城河內側,東南轉角處河道岸坡。修復工程占地面積約870平米,建筑面積約1160平米。與2011年初定的位置相比,此方案進行了修正。
東城區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角樓修復初步設計方案已完成,由市規委向市政府申報,已得到市政府同意。
龍潭東路將部分向北平移
復建所占區域大部分是河岸綠地和坡道,同時緊鄰龍潭東路。東城區文委相關負責人稱,修復角樓會占據龍潭東路一小部分,因此這段路將向北平移。
復建角樓也與毗鄰的一處房屋拐角處發生空間沖突。“路向北以后路北側的一個小院子要被切大概1/4,目前這個問題我們也在協商。”該負責人稱。
據其介紹,此次申報的方案中,東南角樓一部分城墻也將原址修復,將會結合目前規劃用地情況,向西延伸修復城墻,而應該有的北城墻則因道路占地問題作罷。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