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劇研究家方月仿去世 曾抱病改編莎翁名劇
“他倒在將漢劇藝術推向世界藝術舞臺的路上!”昨日,方月仿先生之子方際悲痛地告訴記者,早在2012年,父親就被確診為晚期肝癌,并于當年4月進行了手術,但他從不將自己的實際病情告訴別人。去年,為完成與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合作的《漢劇的跨文化研究》課題,他強忍病痛折磨將莎士比亞的名劇《馴悍記》改編成漢劇。
攜《曾根崎殉情》首次將漢劇帶出國門
“不僅要讓每一位中國人知道漢劇,也要讓世界更多的人感受漢劇的藝術魅力。”方月仿生前摯友、人文學者鐘生華先生回憶,這是方月仿生前常對朋友說的一句話。
1988年,方先生與日本學者向井芳樹合作,將日本戲劇家近松門左衛門的名作《曾根崎殉情》改編成漢劇,帶到日本公演。這是有400年歷史的漢劇第一次走出國門。首演當天,劇場座無虛席。演出結束后,謝幕竟長達10分鐘。《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對漢劇進行了大力宣傳。在日本演劇學會的學術討論會上,專家們高度評價:此劇為東方文學戲劇交流的成功范例。
抱病改編莎翁名劇《馴悍記》
“父親每天早上8點多起床,簡單過完早后,就步履蹣跚地走到自己的小書房,一直伏案工作到中午12點,休息一下午,晚上6點又開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點。為了盡快完成《馴悍記》的創作,父親那段時間夜以繼日地干,也許他意識到自己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方際說,從去年4月份接受編劇任務,到7月完成第一稿,再到9月完成第二稿,父親的作息時間幾乎天天如此,誰勸也不行。
去年11月16日,正值第三屆國際莎士比亞研討會在武大召開,由武漢漢劇院排演的《馴悍記》在該校外語學院報告廳首演,引起轟動,劇中不斷蹦出的漢味方言臺詞讓現場笑聲不斷。世界莎士比亞學會原主席萊文森女士看完演出驚喜地說,這出戲在國際上有演出價值。
昨晚,武大外語學院莎士比亞戲劇工作室主任熊杰平教授獲悉方先生去世,非常傷感。他說,《漢劇的跨文化研究》課題還沒完成,先生就走了,這是戲劇界的重大損失。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