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文 衛 攝
祁劇《夢蝶》劇照
3月7日,祁劇《夢蝶》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協調研討會在湖南省藝術研究所舉行,作為代表湖南省第6次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劇目,祁劇《夢蝶》將對繼承和繁榮祁劇事業,起著良好作用。
此前,湖南省現代花鼓戲《老表軼事》、湘劇《李貞回鄉》等都曾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此次由湖南省祁劇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與衡陽市祁劇團合力打造的《夢蝶》,將有可能成為第3臺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的湘字號劇目。
研討會上,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雷鳴強、巡視員周祥輝和相關學者、省藝術研究所專家,邵陽市政府、文廣新局負責人以及祁劇《夢蝶》主創人員等,就如何修改、提升《夢蝶》質量、努力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進行了討論。
祁劇是湖南地方戲曲中流行地域最廣、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劇種,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在湖南省8個古老的地方大戲劇種中,只有祁劇占據永州、衡陽、郴州、邵陽、懷化、婁底等大半個湖南省地盤。
《夢蝶》取材于《莊周夢蝶》,古代哲人莊子郊游,偶遇少婦扇墳,因其夫臨終囑言待其墳土干枯方可改嫁,莊子據此推理,回家詐死、試妻,最終鼓盆而歌,送妻改嫁。本劇描寫了古代先哲對人性本真的追求。新的《夢蝶》煥發了新的藝術生命,它有著極富特色的凄婉柔美故事,為傳統祁劇注入感人至深的哲理與思辨。同時,《夢蝶》巧妙地運用了現代的寫作技法,不是單純以故事為線條牽引人物行動和故事進程,而是細膩地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用人物心理活動推動人物行為和故事進程。
在《夢蝶》的唱詞方面,更顯露了劇作家深厚的文字功底,這部戲的唱詞充滿了時代氣息。可以看出,《夢蝶》的唱詞就是全劇風格:灑脫、秀美。劇作家用唱詞將人物的情緒、內心的變化,美妙細膩地表現在舞臺上。《夢蝶》的舞美設計,以背景轉臺為中心表演區。在導演的創意下,打造出不同情景,整個舞臺中都彌漫著夢幻的色彩,在夢幻中涌動著浪漫情愫。演員的每一套服裝都與情節進行了很好結合。《夢蝶》的服裝和傳統服裝不盡相同,寬袖大袍,卻像現代時裝,看起來簡單素雅,但實際上暗藏玄機,與各人物的心理活動緊密相扣。
該劇音樂采用了MIDI伴奏,使其音樂層次豐富,旋律大氣,讓觀眾在劇場里能盡情享受傳統老戲無法帶來的聽覺上的震撼。加上柔美又充滿力量的現場女聲伴唱貫穿全劇,讓觀眾感受到恢弘的氣勢、空靈的音樂和悠然的演唱。
《夢蝶》的主創,為這壺“舊酒”打造了一個“新瓶”,酒的香味還是那么濃郁,而且“喝”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
2009年9月《夢蝶》在邵陽市二紡機俱樂部首演,至今共演出110場,觀眾達9萬余人,深受觀眾歡迎,具備長期演出條件。“但在文藝舞臺多元化呈現的今天,如何把觀眾吸引到古老的祁劇中來?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也是個棘手問題。”湖南省祁劇演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登雄說。《夢蝶》的主創人員,從“觀眾學”角度出發,繼承傳統,大膽革新,進行祁劇藝術新的審美探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
在走向現代審美的過程中,《夢蝶》雖吸收了新元素,但并未拋棄傳統——聲腔音韻、表演程式規范,還姓“祁”;但它在時代精神滋潤下,發揮歌舞化特長,釋放戲劇情感,舒展感性形象。從內容、唱腔、念做,到樂器、舞美、燈光,再到服裝、化妝、道具,無不優美、精致又意涵深蘊。
研討會上,湖南省藝術研究所所長魏儉說:“最重要的還是把戲排好,一出好戲才是成功的基礎,燈光舞美和服裝設計、演員們的表演等都一定要精細,做好每一處小細節。作為湖南省唯一的省級藝術研究機構,一定會協助和支持《夢蝶》創排。”
劉登雄說:“《夢蝶》凝聚了每一位演職人員的心血,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但能入圍的劇目都很優秀,要想沖刺最后10臺精品工程劇目,我們還需努力,對《夢蝶》進一步打磨加工。”
雷鳴強在研討會上表示,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代表的是國家舞臺藝術的最高水準,歷來競爭激烈。《夢蝶》破繭成蝶的過程是痛苦而有價值的,只有大家堅定信心、下定決心、拿出精心、做出巧心,才能把《夢蝶》的潛力挖掘出來,才能有一部好的作品彰顯湖南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