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表演 王德成 攝
首屆“藏地回響——2012中國藏地音樂高峰論壇”8月18日在西藏拉薩舉行。
由拉薩市人民政府和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聯合舉辦的這一活動,邀請了國內知名音樂學者、歌唱家、詞曲作家等,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研討,為藏地音樂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音樂比金子和鉆石還要珍貴
藏族是一個富有藝術創造力、具有悠久文化藝術傳統的民族,素有“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之說。長期以來,通過與其他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吸收、融合,獨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藝術得以形成。
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表示,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民主改革以來,產生了《唱支山歌給黨聽》、《翻身農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天路》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反映了西藏人民群眾感恩黨和國家、追求美好生活、建設幸福家園的心聲,為建設西藏提供了動力,激發了激情。當前,整個藏區正處在跨越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多、更美、更動聽的音樂。拉薩作為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將有力地推動藏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藏地音樂的發展提供更為肥沃的土壤。
“參加過全國很多地方的論壇,這次到了拉薩市,頭一次看到這么多政府機構共同參與一個關于音樂的論壇。這令人感覺到,在這兒,音樂比金子和鉆石還要珍貴。”在此次論壇主持人,中國民協民間音樂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歌選》雜志主編朱智忠感嘆道。據了解,朱智忠一直致力于中國民間音樂的整合、挖掘、傳承、傳播的工作。如《廣播歌選》雜志、中央電視臺的《民歌中國》、《魅力12》等傳播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節目,他都是直接的執行者、策劃者和參與者。論壇上,他講述了自己參與傳承傳統音樂的經歷,為大家介紹了不少經驗,希望為藏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西藏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美朗多吉表示,21世紀的西藏音樂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不同風格、形式、內容的音樂作品,好作品不勝枚舉,尤為突出的是原生態音樂。如2008年央視春晚上一曲六弦彈唱《飛雪踏春》把晚會推向了高潮;在各種晚會和國內外的演出中,原生態音樂舞蹈深受觀眾的喜愛。“我們大力推動原生態音樂時尚化與流行化的多元發展。各種演唱組合、彈唱組合、格薩爾說唱、弦子、鍋莊等豐富多彩的音樂表演形式越來越多地走上國內外的舞臺。繼承豐富多彩的原生態音樂是我們音樂人的一項重要任務。唯有更好地保護和繼承,才有創新發展的無限空間。”
堅持藏族音樂的風格
201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國內多家電視臺、電臺,共同舉辦了“再唱山歌給黨聽——歌唱我們的幸福生活”藏族風格歌曲征集評選展播活動。300多首參賽歌曲中,60首獲得了金、銀、銅獎。這顯示出近年來在中國歌壇上刮起的藏區音樂風正處于方興未艾之時。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何曉兵指出,風格是音樂的生命。民族音樂要想得以長存和發展,必須堅持民族風格。“從藏族風格歌曲征集評選展播活動評比結果來看,大多數作品主要存在這種現象:要么是藏族音樂的風格很單薄,聽上去跟其他流行音樂區別不大;要么缺乏個人的創作風格特點,有些歌曲跟原生態的藏族民歌一模一樣,沒有體現出創作者自身的創作特點。”
作曲家古格認為,經典的藏族旋律已經被用濫,需要發掘更多的藏族旋律。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對各地的藏族民歌的了解、分析、學習。“藏族民歌的種類很多,各個地方的民歌都不太一樣。日喀則有它自己的風格,四川、云南也有它獨特的風格。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各個地區藏族民歌的風格,才能創作出好的民族音樂作品。”
必須開拓民族音樂市場
“實際上,每一天都有原生態音樂在消失,這是非常可怕的。為了有效地保護和傳承原生態音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媒體時代,在傳播過程中,應該保證原生態音樂獨有的位置和份額。”朱智忠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2010年把有30年歷史的《廣播歌選》雜志改版為主要刊登原生態音樂的雜志,現在已經做了將近50期,在中國每個地區尋找并記錄原生態的聲音。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音樂學會四川工作部主任陳川認為,要想有效地推廣民族音樂,必須開拓民族音樂市場:建立工作平臺,如成立音樂工作室;發掘、打造具有天賦的民族組合和獨唱歌手;根據組合和獨唱歌手的特點,為他們創作、改編適合市場的歌曲;建立音樂制作、錄音錄像基地;做好宣傳、推廣工作;與旅游景區合作,建立常年演出基地。
歌唱家多吉才讓認為,應該得到推廣的不僅僅是反映藏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作品,還有反映現代西藏的新音樂作品。“往國際上推廣藏族音樂作品的時候,要弄清國際音樂舞臺的標準和國際潮流的發展方向。”
歌手不宜“單打獨斗”
美朗多吉指出,音樂人才的缺失,特別是音樂創作人才的匱乏,是西藏原生態音樂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作家二毛指出,好的音樂作品需要好的歌手來表現,歌手身后則需要一個團隊。“我們的歌手的特點是單打獨斗,沒有專業的人士為他們服務。現在許多藏族音樂越來越俗、越來越雜、越來越廉價,就是因為藏族歌手沒有優秀的團隊支持。許多藏族作曲家身兼數職,無法專心一事。”
中國廣播文藝學會秘書長張斌表示,不妨設立一些獎項保護藏族歌手,包括原生態的歌手,也包括比較懂得市場化的時尚歌手。“想辦法給他們設一些獎項,再鋪設一些渠道,推廣到全國。目前,電視、廣播的音樂頻道所播放的藏族音樂的比重非常小,這是個問題。”他希望傳媒和藝術界能夠相互配合,共同促進藏族音樂的發展。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中國歌舞團團長甘露則建議,對于西藏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應該從小學生抓起,希望西藏自治區重視兒童教育,在課堂上傳授藏族傳統文化、音樂、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