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鵬,古琴演奏家,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古琴品牌“鈞天坊”藝術總監。一個月前,在美國舉辦的第二屆美國“華音杯”中國音樂國際大賽中,他以氣韻剛健古樸,旋律清新典雅,手法瀟灑靈動的演奏風格榮獲古琴金獎。以民樂演奏為主題的大賽少有,國際性的賽事則更少,“華音杯”得到了中國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交響樂基金會、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樂團等單位的參與和支持,因此在業內頗具影響,吸引了世界各地優秀的音樂家參加。在這次比賽中,比獲獎更令杜大鵬高興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日俱增,“音樂是無國界的,更是生命的禮贊,這次大賽能夠使更多的國家了解華夏文明,更多的人喜愛上了中國音樂,是我們最愿意看到的”,杜大鵬說。
這次“華音杯”大賽在比賽之外還有一場獲獎者的音樂會,在一個可以容納1000多名觀眾的劇場舉行,每場音樂會有不少美國當地觀眾前來觀看。杜大鵬并沒有為了照顧不同文化的觀眾特意選擇淺顯的曲目,彈的都是古曲。在他看來,古琴這個擁有3000多年歷史、至今連樣式都未改動過的古老樂器,承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應該被原汁原味的傳承下去,他也深信經典的魅力是可以超越時空限制的。在音樂會中,杜大鵬深刻的感受到了觀眾的投入,“整個劇場非常安靜,我可以感受到人們在用心的傾聽,而且毫無障礙,他們的反饋告訴我他們聽懂了,盡管也許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在演出結束后,還有不少好奇的美國觀眾來到臺上摸摸琴、撥撥弦,他們實實在在被這個奇妙的樂器所吸引了。
這次參賽的經歷也再一次堅定了杜大鵬致力于傳統文化推廣的決心,比賽回來后,杜大鵬立刻馬不停蹄投入到“鈞天坊”的工作中。作為“鈞天坊”的藝術總監,杜大鵬多年來一直和古琴制作、演奏家王鵬、陳逸墨、歌唱家金鵬等同道中人從事古琴藝術的研究和推廣。這個創立于2001年的古琴品牌,位于北京中軸路南端魏善莊前苑上村,記者曾到此采訪,獨特的文化氛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樸素簡潔的木質結構房屋散落在院內,雖然是寒冬,院內的草木已經干枯,但依然能顯現出清雅的氛圍。冒著戶外凜冽的寒風走進室內,頓時進入另一方天地,青石墁地,麻布貼墻,木石溫潤,琴音繚繞,讓人內心瞬間平靜下來,也不由放慢腳步,壓低聲音,感受被傳統文化氤氳的平和之美。
杜大鵬介紹,2009年鈞天琴社成立,迄今已有200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熱愛古琴文化的各界人士參與學習,其中就有不少外國人,不僅在這里學琴,還買了琴回去彈。在這里學習古琴,除了學習傳統古琴演奏技法之外,還特別以心法入琴,而且融入了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書、畫、茶、香和音樂鑒賞等。如今在美國洛杉磯、臺灣等地都有了“鈞天坊”創辦的古琴坊和琴社,因地制宜地傳播古琴和中國傳統文化。
了解古琴的人都知道,古琴神奇的魅力來自于琴器特有的音色和音質,而這些特有的發音性能又與琴的形制結構、制琴藝術有著直接關系。杜大鵬介紹,古琴制作必須選良材,以百年或上千年的老房梁為最佳,大多是桐木和杉木,現在老房子越來越少,良材也越來越難找,好在鈞天坊未雨綢繆收了幾萬片上好的木材。有了良材,還需要上百道工藝才能制作出一把古琴,整個過程長達兩年時間,因此這種精工制作和歲月的積累造就了古琴清幽淡雅、深沉悠遠、圓潤古樸的獨特音色。古琴自古都是小眾藝術,在當今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喜歡,在杜大鵬看來,古琴并不是一件簡單的樂器,有著深刻的哲學性,“現在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已經到達了一定程度,很多人開始停下來思考,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什么?古琴在音樂上追求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虛自然,最終達到佛家的和融,恰恰是現代人缺少并渴求的。”
為了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古琴藝術,鈞天坊今年最重要的動作就是在市內建立一個古琴藝術中心,現在正在選址中。杜大鵬介紹,藝術中心會有專門的音樂廳和古琴教室,不僅僅是單純的古琴教學和演奏,還是一個修習傳統文化的絕佳場所,古琴傳統工藝的制作、樂譜識讀、演奏、琴歌吟誦,包括茶道、書法等都將在這里進行傳授,讓學琴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審美境界,修身養性,尋找人們長久以來失去的天真、自然,逐漸形成平和的心態和世界觀去面對生活、面對生命、面對社會、面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