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至3月13日,被譽為“雜技界的革命”的肩上芭蕾雜技劇《天鵝湖》將在青島大劇院開演,該劇是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的金牌節目,根據俄羅斯著名芭蕾舞劇《天鵝湖》改編而成,它首次用雜技形式演繹經典芭蕾,堪稱“最美的雜技 、最險的芭蕾”。3月7日,《天鵝湖》眾主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與芭蕾舞劇《天鵝湖》相比較,“雜技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震撼,而且這部劇雅俗共賞,什么層次的觀眾都可以接受。”
詼諧改編四小天鵝成四小青蛙
雜技劇《天鵝湖》以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為藍本,在不改動柴可夫斯基的配樂基礎上,對原劇的故事進行了稍許的改編,西方王子夢見了東方少女被魔咒變成天鵝,決心掛帆駛向遠方,尋找這位夢中情人。雜技劇《天鵝湖》加入了些許中國元素,比如王子在征途中曾經過紫禁城等,但是最大的改編則是將大眾熟悉的“四小天鵝舞”改成“四小青蛙舞”。4位雜技演員以手代足,化作青蛙倒立而舞,趣致可人,堪稱一絕。
據主創介紹,雜技劇源自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的經典劇目《東方天鵝》。1999年《東方天鵝》就獲得全國文藝匯演表演一等獎;2000年在第5屆全國雜技比賽上獲金獅獎。2002年《東方天鵝》獲得了全球雜技節最高獎“ 金小丑”獎。之后,以《東方天鵝》為核心編創的雜技劇《天鵝湖》出臺。
優美刺激特招芭蕾舞演員加盟
相比芭蕾舞劇《天鵝湖》,雜技劇《天鵝舞》最大的看點當然是在雜技上,雜技劇《天鵝湖》就是用特技、魔術、雜技、雜耍等手法去演繹劇情,各種雜技表演包括帽子技巧、滾球戲、雙人單輪車、人體軟功、頂燭臺 、蹬技、大踏環、綢吊、高桿特技、頂上芭蕾等,將東方傳統的雜技與西方經典芭蕾完美結合,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形態。
既然是雜技和芭蕾的融合,那么在演員的選擇上也是兩者兼具,“因為我們團是一個雜技團,雜技演員不缺,缺的就是芭蕾舞演員,為了這個節目我們特招了一批芭蕾舞演員,這些演員在芭蕾舞界也是小有名氣的。但是我們需要把這些芭蕾舞演員轉成雜技演員,因為必須從最基礎的開始,比如說倒立之類。雜技和芭蕾可謂毫無關系,他們在練習的時候也吃了不少苦頭。”
雜技是一項古老的技藝,驚險刺激但是訓練殘酷,這是雜技留給大眾的印象。但是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的團員告訴記者,現在的雜技已經沒有以前那么殘忍了,“比較人性化了,現在的雜技更科學,更加注重創新和藝術追求,并不是難度越高越好。現在也不像以前那樣天天在練習,頭朝下腳朝上一練多少個小時,而是更加注重演員的個人素養,比如形體形象,其次才是訓練的難度,然后還包括總體的藝術包裝和舞美包裝。”
幕后揭秘《冰與火》的演員是團友
雜技劇《天鵝湖》自2004年面世至今,幾乎囊括了國內的所有獎項,也得到了國外同行的高度贊譽。他們走出國門,先后在俄羅斯、日本、德國、瑞士等國演出,觀眾達52萬人次。尤其難得的是還得到了“芭蕾的故鄉”俄羅斯芭蕾舞界的認可,被授予俄羅斯國家芭蕾舞藝術的最高獎——“烏蘭諾娃獎”。不過,這成功背后卻是無比的艱辛,受傷成為了他們的家常便飯,“因為我們都要完成很多的難度動作,有的是腰傷,而男演員更多的肩傷,很多演員都磨出一層厚厚的老繭。”
在央視蛇年春晚有一檔節目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那就是唯一的雜技節目《冰與火》,他們用脖子和肩膀倒立在搭檔的肩膀上,僅靠搭檔雙手支撐,身體傾向90度,雙人水平疊落……讓不少觀眾直呼過癮,而他們正是來自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談起自己的隊友,眾主創都充滿了自豪,據他們介紹,《冰與火》的兩位主角張權和趙麗都是七歲開始訓練,在2000年左右到了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當時他們在團里都自己有節目,直到2008年才開始合作訓練的,他們倆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在我們《天鵝湖》中也是能擔當男女主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