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英:為粵劇振興而努力的30年
      http://www.858835.com    2008-12-18    作者:張薇 黃菊艷 焦林濤    來源:中國藝術報

          從藝30多年,親身經歷改革開放后的粵劇發展變革;長期致力于劇種創新與傳承,為粵劇注入交響樂、舞蹈等現代藝術元素;發起迄今已舉辦五屆的“大學生走進劇場”活動,在青年中播下粵劇種子……對于現任廣州粵劇團團長、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廣東省粵劇工作者聯席會會長的倪慧英來說,改革開放的30年,既是她個人在藝術上不斷精進的30年,也是她為粵劇振興而揚旗進取的30年。

          變革期的藝術夢

          倪慧英與粵劇結緣于20世紀70年代。一個原本出生于廣西南寧后遷居廣州的女孩子,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廣州市粵劇團看中并吸納,14歲登上粵劇舞臺,就成為劇團的重點培養對象,自此開始了她執著的粵劇藝術之旅。

          1976年“文革”結束后,廣州市粵劇團在廣東省所有粵劇團中第一個恢復傳統劇目。由于入行時倪慧英的基功訓練都來自于樣板戲,演傳統戲難免吃力。“團里為此專門把我們拉到一個偏遠的地方去接受完全封閉式的訓練,為我們補課。”缺少傳統劇目的開蒙,重新補習基本功,吃苦自不必言,但倪慧英卻完全沉浸在這快樂的“痛苦”中,她感覺自己終于真正靠近了她所鐘愛的藝術。

          “訓練結束后,我們演出的第一臺劇目就是《楊門女將》,我飾演主角穆桂英。”《楊門女將》上演時,正值廣州舉辦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該劇甫一亮相,便在當地引起了巨大轟動,交易會特刊大篇幅宣傳了演出盛況并刊登了劇照,甚至很多境外媒體還以“中國開放了,古裝戲上演了”為主題對演出進行了報道。“記得當年《楊門女將》在中山紀念堂連演十幾場,場場爆滿,連那些東廊西廊的位置都擠滿了人。觀眾都是排了一個通宵的隊才買到票的,真可謂‘一票難求’。當時如果你有兩張粵劇的門票,那可是十分難得的事。”當年演出的情境,倪慧英至今歷歷在目,回憶起來仍難掩興奮與激動。

          廣州登臺的成功,為粵劇傳統劇目演出的復蘇與重振燃起了希望。之后,廣州市粵劇團開始經常赴番禺、東莞等地巡演。“當時交通不像今天這么便利,每次去外地演出,路上都要花費五六個小時。本來我會暈車,后來因為坐車去演出的次數太多,竟然再也不暈了。”一個出行習慣的小小改變,倪慧英都要將它歸功于粵劇演出,且口吻中充滿自豪。在她的記憶中,那段歲月仿佛鍍了金邊的相框,框住的是她所有藝術夢想的初萌與悸動,“那時觀眾是很熱情的,一聽到哪個地方演粵劇,十里八鄉的人就會拿著火把、劃著小船,花三四個小時來看戲。土坡上星星點點、漫山遍野的都是觀眾,你根本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每當我看到那么多觀眾,都覺得格外充實和滿足。我知道,我再也離不開這個舞臺了。”

          低潮期的責任堅守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娛樂消費方式同時涌入國門,到了80年代中后期,粵劇觀眾開始不可避免地逐漸分流,關注粵劇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少,粵劇藝術進入了發展的低潮期。演出的減少帶來的是劇團支出的緊張。倪慧英永遠不會忘記有次演出時麥克風壞了,因為沒錢買而到處去借的窘況。窮困的劇團如何支撐劇種的振興?對藝術的使命感使倪慧英陷入焦慮與思考。

          “有次我到市里開會,黎子流市長也在。我曾聽說他很重視粵劇,會后我就趁機拉住他匯報劇團的實際情況。”市政府在切實了解具體情況后,很快做出反應,專門開會研究扶持粵劇的發展問題,并采取一系列傾斜政策,包括啟動專項撥款從資金上給予劇團保證。

          但是,倪慧英明白,要想徹底改變困頓局面,單靠政府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是要壯大劇團自身的力量。1994年,廣州市粵劇團在市政府的幫助下進行體制改革,重新梳理人員編制,活化劇團經營機制,徹底打破“大鍋飯”模式,實行差額管理制。“當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勵創作和演出,績效跟個人收入緊密掛鉤,隊員的積極性自然就調動起來了。同時,給予每個人充分發揮自身能量的空間,讓他們知道只要好好干,劇團完全可以成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平臺。”

          劇團體制改革僅僅是一方面,劇種自身的變革與創新才是粵劇藝術振興之根本。對于這一點,倪慧英也有著清醒的認識:“粵劇自誕生起就是一個具有開放革新、兼容并蓄特點的劇種,在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就曾為了適應觀眾審美需求而進行過大膽改革,如把傳統舞臺官話改為白話等,那么沒理由它到了開放的年代反而固步自封。”于是她首先開始引進西方樂器為演出伴奏,比如薩克斯、小提琴等,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肯定。

          新世紀的全新嘗試

          “1978年前,曾有學生寫信給我,說他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年輕人中喜歡或不喜歡粵劇的人都很少,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如何擴大粵劇觀眾的覆蓋面?這是我長期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并積極努力著的工作。”于是,2004年,倪慧英發起首屆“大學生走進劇場”活動,她要在青年中播下粵劇藝術的種子。

          首屆“大學生走進劇場”活動以1元錢象征性票價招攬大學生觀眾,在粵劇界引起一定爭議,但這并沒有動搖倪慧英的信心和決心。為把活動辦出特色,同時也創出品牌,倪慧英帶領全團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嘗試,比如在第二屆活動中,演出改編自傳統劇目《睿王與莊妃》的《花月影》時,吸收大量的現代藝術元素和技術手段;在劇場掛出留言板,請大學生觀眾暢所欲言,提出反饋意見;由劇團主創班底進校園開展講座……而所有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許多學生在觀看演出后都表示對下一屆“大學生進劇場”活動充滿期待。

          “《花月影》這部戲上演后反響非常熱烈。我們連演10場,有1萬多學生進場觀看,收到的反饋意見差不多有800篇,他們把對粵劇的心態和看法都寫了出來。”其中有一個學生的留言令倪慧英印象深刻,他這樣寫道:“原來我覺得粵劇是屬于老人家的,是屬于過去的,可當我走進這個劇場時,才突然發現原來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當中,居然還有這么一片凈土。”倪慧英被這樣的留言深深感動著:“說實在的,當我看到這些反饋的時候,那種感動、成就、滿足一下子全涌上來,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粵劇的魅力感染了學生,學生也感染了我們。”正是這種互相的感動與感染,使得“大學生進劇場”活動自創辦起一路辦了5屆,無論遇到什么情況,從未有一年間斷過。

          在總結從藝至今的經歷與感想時,倪慧英說:“關于粵劇如何傳承與振興,這是個老問題了,社會各界對此一直都很重視,廣州市成立了振興粵劇基金會,廣東省也成立了繁榮粵劇基金會。曾經的老市長黎子流說過一句話,‘假如粵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消失了,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這句話同樣是我的心聲,把保護和振興粵劇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是我作為粵劇人應該也必須一直保持的態度。為此,我努力了30年,還會繼續努力下去。”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人看的www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日韩国产无码专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无码不卡的岛国片|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