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海南來,這里永遠是春天……讓椰風吹綠你,讓海韻染藍你……”一到海南,耳邊就響起了這首優美的歌曲,撲面而來的熱帶風光仿佛是從歌曲中走出來的。這首在海南建省辦特區之后傳唱而出歌頌海南島的歌,名叫《永遠的邀請》。它詞韻悅耳,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十余年來唱紅了椰島,更作為海航班機進港時的迎賓曲播放至今。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現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任職的海南青年作曲家王艷梅。
《永遠的邀請》聽起來簡單、干凈,富有民族性的旋律是海南人民發出的誠摯邀請,給人以撲面而來的親切感。而作品中時尚現代的流行節奏向人們描述了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秀麗風光,表達出海南島碧海藍天的大氣和海南人民的好客熱情。整首歌的歌詞和旋律互為融合、相得益彰,作品結構安排及旋律走向都較好地貼合了歌詞的含義,所以在演唱或傾聽時能讓人感覺到它的自然和完整。而說起這首歌的創作,王艷梅連連說:純屬偶然,純屬偶然。
王艷梅并不是地道的海南人,她于1989年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1993從成都來到海南,當時在海南經濟廣播擔任音樂節目主持人,另一個身份是名不見經傳的業余曲作者。1995年,海南省旅游局與某企業聯合攝制了一部八集旅游風光片——《與海南同行》。當時制片人和導演非常重視其主題歌。按原計劃,擬請名人寫詞、名人譜曲、名人原唱。然而,由于經費有限,制片人和導演只好把目光投向島內,他們看上了《與海南同行》的解說詞作者,現海南省旅游局副局長陳耀寫的歌詞。導演對歌詞很滿意,但他很清楚,作為一首歌,歌詞是本體,曲子是翅膀,曲子不動聽,歌詞再感人也傳唱不起來。于是,導演將歌詞交給了當時在海南廣播電臺工作的專業作曲家智軍譜曲。
智軍對這首歌很重視,自己譜了一曲。在給丈夫整理資料時,王艷梅偶然間看到這首曲子,立即被其中優美的歌詞所感染。雖然來海南時間不長,但是這里的椰風海韻,這里樸質純潔的民風,這里日新月異的發展,卻在王艷梅心中刻下了深刻的烙印。當時她就想:丈夫這一稿大氣恢弘,但寫海南的風光是否更需要些靈秀更好,自己雖然不是作曲系科班出身,但在音樂學院也學習歌曲作法,歌曲創作是自己在學校常常要完成的作業,我何不嘗試著也譜一曲?這樣的想法一出現,王艷梅克制不住沖動,立刻拿起筆精心譜起曲來,也許沒有任何心理壓力,不到半個小時,一氣呵成,就把曲子譜成了。自己試著唱了一下,感覺還行。但終究心里沒底,丈夫一回到家,王艷梅立刻把自己的曲子拿給了丈夫。智軍起初并沒有想到平常把作曲當作業余愛好的妻子有多高的水平,將信將疑地哼唱了一下。不一會兒,他一拍大腿:“還真不錯!”就是這句夸贊,讓王艷梅稍微有一點兒寬心。交作品時,王艷梅跟丈夫商量,把兩個人創作的曲子一同交給導演選擇。王艷梅心想:反正導演不知道是我譜的,如果選不上,還有丈夫撐著呢!
沒有想到,導演在聽了兩人不同的曲子之后,覺得王艷梅譜的曲更好。當丈夫把這個消息告訴王艷梅后,她甚至有點兒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說,當時我還真沒想到我的作品能被別人認可啊!作為一個業余作曲者,那時的她對自己的能力還不是很自信。之后,這首歌的火爆更令王艷梅始料未及。
這首為專題風光片所寫的主題歌完成之后,開始只是在一家電臺小范圍播放,但很快就有更多的旅游節目開始相互轉錄傳播,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聽到街頭行人在不經意間哼唱。1999年,在首屆全國旅游歌曲大賽中,《永遠的邀請》一舉拿下作曲單項獎。多年來,它作為海南大小晚會的主題歌一再演出,海南的多個合唱團隊把它改編為合唱曲參加各類表演和比賽,海南航空公司把它作為海航班機進港時的迎賓曲播放至今。有一個研究農業的老專家,在海南生活了4年,回到老家陜西后專門給王艷梅寫信說,海南的風光他帶不走,很多美好的東西都留在了記憶當中,但是可以帶走這首歌,這首歌把他對海南的感受都唱出來了。
《永遠的邀請》對于王艷梅來說是一次無心插柳之作,但也為她今后的創作畫下了一條標線,成為她創作的動力和超越的方向。她深知,對于曲作者來說,要寫出動聽的旋律需要天分也需要不斷地學習鍛煉,一首成功的歌曲作品寫作對于曲作者各方面的素養和功力是一個全面的考驗。今后要想創作出更多像《永遠的邀請》這樣的作品,自己唯有努力。
《永遠的邀請》創作成功后,王艷梅開始了從業余到專業作曲家的轉變,10多年來她和丈夫為海南各大型文藝晚會及宣傳活動創作了兩百余首音樂作品,他們以海南這片熱土為基調,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新時代、新生活、新英雄,新海南,成為夫婦倆音樂創作的主流。歌曲創作由王艷梅完成,智軍則負責編曲、制作、配器、錄音、合成。
王艷梅來海南已經15年,這15年可以說是海南變化最大的15年。夫婦倆剛來海南時就住在一間只有9平米的用瓦片搭起來的房子里,非常簡陋,經過多年的發展,海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王艷梅說,以前到海邊去要繞很遠的路,而且路特別窄,世紀大橋修好后就方便多了。海南這些年的發展印跡,王艷梅夫婦都用歌聲唱出來了,都能在他們的歌里找到對應。在她包攬詞曲創作的歌曲作品《因為有你》里中有這樣一句:“是你架起海上通道,又讓長虹跨世紀”,就是寫粵海鐵路和世紀大橋的。他們也寫到海南美蘭機場的建設,回溯了海口幾千年的歷史,寫到雄偉的秀英炮臺所經歷的炮火洗禮。她的作品《大海之南》,不只是講海南,更是指祖國的南疆,歌曲開頭寫到“我曾聞見你的氣息于萬里之遙,我曾沉醉你的溫柔在夏夜夢里,我曾飽覽你的蔚藍于朗朗晴空,我曾感受你的熱烈于擁吻之際”,表達的就是跟海南永遠在一起,共同建設海南的深厚情感。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20周年。在王艷梅夫婦看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來到海南這片紅土地,由最初的向往到投身建設,對海南這片熱土產生了熾熱之愛,與海南結下了割舍不開的深厚感情。王艷梅說:我們的創作,就是要頌揚改革開放30年來海南的發展變化以及在海南建設中作出貢獻的各行各業的人們。正是因為有我們每一個人的辛勤勞動才有了今天海南繁榮的景象,海南的繁榮,因為有你!因為有我!因為有我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