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中,新華社記者費茂華以一組精彩的奧運攝影獲得這一中國攝影界最高個人成就獎。談到他的奧運攝影,費茂華說,在他看來,奧運會是當今世界最宏大、最絕美也是最富有活力的一幅“風景畫”:運動員奔騰的身影以及拼搏的精神、觀眾五彩斑斕的扮相和如癡如醉的神情、主辦國獨特而神秘的文化和風情以及越來越富有現代氣息甚至超越時代的場館,哪一樣不使觀者感受到與觀看風景一樣的愉悅?而他的奧運之旅也是從拍奧運“風景”開始的。
北京奧運的“風景”中最引人矚目的可能就是國家體育場(“鳥巢”)——這個極具個性的建筑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跡之一。因為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主場地,因此,可以說,“鳥巢”幾乎就是北京奧運會的象征。于是,費茂華決定首先將“鳥巢”拍好。從2008年7月25日新華社報道團正式入住奧運媒體村到8月24日奧運會結束,他有幾乎一個月的時間都在“鳥巢”附近轉悠,可以尋找各種可能的角度、可能遇到任何一種讓攝影人艷羨不已的光線、可以嘗試幾萬種構圖和景別。
拍過風景的人大概都知道,風景攝影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運氣,因為很多能夠讓風景照片變得閃亮的元素都有著偶然性的特點:天氣、光線以及生命體的活動等等。
那天是2008年8月8日清晨,費茂華試圖拍攝能夠反映“北京奧運會將于今日開幕”這個新聞的照片——這可能是他成為體育新聞攝影記者以來面對的最大挑戰:如何用照片來表現一個還未發生但將要發生的新聞。當時新華社的戰友們都精神抖擻地奔赴包括“鳥巢”周邊、天安門以及北京的大街小巷等各個崗位之時,他突然發現自己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模仿4個月前“好運北京”國際馬拉松賽時拍攝《“鳥巢”春浴圖》的手法,把雨珠中的“鳥巢”拍下來。那或許將是一張有點特點的照片。而此前,費茂華專門借來了微距鏡頭,并學習了微距攝影的簡單技巧。7月份在“鳥巢”周圍逡巡時,他已經發現在運動場邊幾株小草上面嬌然欲滴的露珠里也能夠映出運動員訓練時的身影。自然真是奇妙,他想。
8月8日凌晨1點,電光火石之間,拍攝雨珠或者露珠中的“鳥巢”的想法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費茂華頭腦中相撞了。這時,他還想到,拍攝雨珠和露珠中的“鳥巢”或許能使這個新聞具有某種哲學意義:與“鳥巢”那宏偉的身軀相比,露珠和雨珠是非常渺小的,但渺小中卻能包容偉大;同時,與奧運會開幕式的熱烈相比,露珠和雨珠中的“鳥巢”是寧靜而安詳的,但這寧靜與安詳正是精彩來臨前的最好預示。
想法有了,接下來就是實踐。那天北京無雨,“鳥巢”周圍的小草也基本被環衛工人割掉了承載露珠的草尖。找來找去,小心拍攝,直到上午7點多費茂華才帶著自己的滿意作品回房間。隨后,他將7張剪裁編輯好的照片發回到了新華社奧運報道前方新聞中心,并在照片后面附上了這樣的說明:“這張翻轉了180度的照片顯示的是,8月8日清晨,國家體育場(“鳥巢”)那宏偉而帶有奇幻色彩的身軀,靜靜地藏在露珠里,如同一粒含苞欲放的花蕾,等待著今晚那個偉大時刻的綻放。當天晚上,第29屆奧運會將在北京隆重開幕。”當天,該照片以《鳥巢“含苞待放”》見報,并廣受好評。費茂華說:“對于一個通訊社的攝影記者來說,這是最高的榮譽,也是對我身上的汗水、腿上的紅腫以及饑餓的最高獎勵,也是對那些雖然渺小卻包含偉大的露珠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