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圖》是著名畫家蔡超藝術道路上的一幅重要作品。但很遺憾的是,相比畫家的一些工業題材的代表性作品來說,相關媒體幾乎沒有對其進行報道,這幅作品在業界也幾乎沒什么知名度。可是,這幅作品乃是畫家創作的眾多畫作中,參觀過的普通百姓人數最多的一幅。我們隨便查閱到一個較早前統計數字就可以想見,2005年的數字——滕王閣1989年重建17年來,游客人次在900萬以上。如果以藝術作品為大眾服務的貼近程度來打分的話,毫無疑問,這張畫才能為畫家蔡超贏得最高分。
說這幅畫是畫家重要作品還不僅僅止于此。如果你仔細留心過畫家人物畫方面的創作就可以發現,除了人們熟知的工業題材作品外,畫家在人物畫創作方面,畫界較流行的仕女畫他畫得并不多,反倒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題材方面,畫家倒是顯得胸有成竹、精品源源不斷。像文天祥、晏幾道、謝疊山、八大山人……這些在中國歷史上閃光的名字,總是能在他的筆下幻化成姿態各異、表情不同的具體的人,散發著濃郁的歷史人文氣息,向觀眾悠然踱來。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很明確,正是畫家經歷了這次大型壁畫《人杰圖》的創作,才使其透過這一艱苦的創作過程,積累了豐富的人物畫創作素材,奠定了畫家的人物畫審美取向。
對于一名能吃苦、夠勤奮和善學習的畫家來說,每一次刻骨銘心的創作經歷,其實是一次藝術修養脫胎換骨得以提升的過程。在《人杰圖》創作之前,蔡超從未畫過任何古代題材的人物畫作品。為創作好《人杰圖》,二十年前的他一頭扎進當地的圖書館,追慕歷史人物的風流遺韻,研讀歷史人物的重要文獻,查考歷史人物的服飾資料等。他深深地領悟到,在中國燦爛的歷史長河中,畫家有著取之不盡的繪畫素材,完全能收獲一個又一個的創作靈感。
《人杰圖》之后,蔡超還主持過幾次大型壁畫的創作,不過這些畫的尺幅再也沒有超過《人杰圖》。蔡超告訴筆者,其原因是創作這張畫的時候幾乎是畫家創作狀態最好的時期,“那時創作充滿了激情,天天加班都不疲倦”。而二十年之后的今天,要畫家再次面對類似規模的作品,畫家自己都覺得再創作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了。
沒有對歷史的震撼,就沒有歷史人物畫創作不竭的激情。對于畫家蔡超來說,《人杰圖》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創作走向,無論對畫家本人或者是研究他的美術評論家而言,那都是一件絕對不可忽略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