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美術:關于英雄與民眾的公共記憶
      http://www.858835.com    2009-09-29    作者:趙 農    來源:中國藝術報

          歷史文化的進程中總會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社會記憶,提供后世反思和追尋,并構成不同的文化價值判斷。這種從歷史的反思中所獲得的文化取向,往往形成了社會的公共記憶,也形成一種文化藝術精神的延續。大浪淘沙雖是自然的法則,也提供著社會文化的基本喻證。而一個階段的文化經驗所在,也往往會保留著最具時代精神的作品,從而折射著某個階段的文化品質和大眾審美追求。

          新中國60年的美術史中,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作品。這是與60年的歷史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公共記憶,從而形成了社會演變中的人們的心理印證。

          公共記憶是歷史的烙印,也是心靈深處無法抹去的精神震撼,因某一件事或某一圖像而深入腦海之中。公共記憶有時會是感性的雜蕪的,也許具有一些混亂的朦朧的特點,形成一系列具體的關聯或不相關聯的經驗,但是隨著思考的深入,會不斷地穿越事物本身而反復回味,最終構成一種理性的結論判斷。

          對一件重要的美術作品的閱讀,也會隨著共同的懷念而不斷咀嚼,獲得一次次新的感覺或反射。因此公共記憶的過程中也許能實現重新的審美認識,更重要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復歸,獲得一種價值的理性判斷。

          在新中國60年美術史的很長時間里,對英雄與民眾的刻畫作為一種重要的題材,不斷折射出時代的需求,雖不乏優秀的重要的美術作品產生,成為名垂不朽的經典,但是也衍生出眾多的雜蕪的美術作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打破了從1840年以來的衰敗戰亂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一統的穩定,也使中華民族獲得了一次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的機會。此時的民族凝聚著繁榮富強的心理,必然會導致宏大敘事表述方式的出現。于是一種表現標志性事件或者重大事件的美術作品,也是社會機制的需求,往往會引發人們的強烈關注。

          上世紀50年代初期,雖然經歷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許多政治事件和運動,但是社會文化的敘事需求中,公共大眾的心理,總包含著對重大事件的敘述渴求。于是《開國大典》(1953年董希文)成為一件引人注目的標志性作品。同時期前后雖然也出現了如《地道戰》(1951年羅工柳),《齊白石》(1954年吳作人)、《粒粒皆辛苦》(1955年方增先)等佳作,但是《開國大典》的影響,是借助著社會文化對新中國成立的記憶而隨之展開的,作品本身甚至伴隨著許多次的政治事件,而被不斷地修正,以至最終導致原作面目全非,等待塵埃落定,痛定思痛,不得不以復制作品面世。

          在許多年的國慶期間,《開國大典》幾乎都會被人們廣泛引用。社會的各種媒介和活動中,也多傳播著《開國大典》的圖像,這種公共記憶中的共和國的美術作品流布,從而使《開國大典》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開國大典》作為一個民族的節日,表現出了一種新中國的自豪與信念,所以有“是大國,是中國”(毛澤東語)的肯定與稱譽。作者“在帶有裝飾性處理的《開國大典》這幅畫里,盡量想做到富麗堂皇,把風和日麗的日子里的一個莊嚴而熱烈的場面描寫出來”(董希文語)。然而,畫面上的左半部是領袖的群像,占據著近景的主要位置,右半部是遠處歡呼的民眾,從構圖中看是一種虛實對比的藝術需要,從而使民眾的模糊性襯托出了英雄的鮮明。董希文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油畫家,他的《春到西藏》、《千年的土地翻了身》等作品的成功,也使他成為了當時最具影響的藝術家。

          這種作為作品的探討意義,今天看來,已經有著無法修正的必要,只是在回顧時代所帶來的標志性記憶中增添了一種新的認識。“歷史是人民創造的”,“革命的文藝,應該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毛澤東語)歷史的進步既有民眾的需求,也有英雄的力量。因此,《開國大典》成為了英雄創造歷史的標志,也就成為了英雄的史詩,尤其是勝利者的華章。

          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社會文化背景是政治性的改造,于是通過“反右”、“大躍進”等政治活動,人們在改造世界與自然的狂熱中,迫切尋求新的敘事結構,于是所展現的圖像中,社會公共記憶的最突出的作品應是傅抱石、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1959年)。與此同時的《血衣》(1959年王式廓)、《轉戰陜北》(1959年石魯)、《八女投江》(1959年王盛烈)、《狼牙山五壯士》(1959年詹建俊)以及隨后的《劉少奇和安源礦工》(1960年侯一民)、《毛主席走遍全國大地》(1960年李琦)、《紅巖》(1962年錢松曲)等。這些作品的主題基本上是對歷史英雄主義的歌頌,借以回應現實社會的政治熱情,因此也得到了現實社會的熱烈反應。

          《江山如此多嬌》的出現,借助了人民大會堂的位置,加上巨大的尺寸,最終成為寬9米、高5.65米大型作品。從此,《江山如此多嬌》也成為宣傳新中國形象最重要的美術作品。

          作為畫家的傅抱石,喜繪山水以及古代高士與麗姬,常常好酒使氣,解衣磐礴,其精神常常徘徊于古人和今人之間。傅抱石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繪制了大量的毛澤東詞意的作品,其中的《到韶山》(1960年)、《虎踞龍盤今勝昔》(1960年)、《長沙》(1965年)等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而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其“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的詞意,也成為了《江山如此多嬌》構圖立意的根本,然而《江山如此多嬌》借助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將長城、雪原、山巒、青松、飛瀑以及太陽等景物表現出來,形成了宏大敘事的鼓舞,召喚著人們對祖國江山的熱愛。

          美術家為新時代歌唱,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然而上世紀50年代以后“文藝為政治服務”的主張,不容置疑地成為滲入美術家靈魂的禁令。因此從“改造中國畫”再到“反右”時對“民族虛無主義”的批判,空間的變化與角度的跳躍,都使美術家小心翼翼地尋找著自我表現的方式,以免遭受厄運。然而待到“文革”爆發的時候,持續積累的政治思想及社會問題需要解決時,在一場“破舊立新”、“斗私批修”、“觸及靈魂”的“文革”中,又有幾個美術家能逃脫災難?!

          歷史把一種責任賦予了時代,而時代的發展又選擇了美術家。這幾乎是無法擺脫的一種現實命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а中文在线天堂|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最近2019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 日韩高清在线中文字带字幕 |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2019|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不卡高清|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中文资源|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