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御瓷精品亦受追捧
在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中,“慎德明道——五臺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一)”大放異彩,58件作品100%成交,總成交額為1.59億元。特別是一件清道光青花纏枝蓮紋粉彩十八羅漢圖扁方瓶,以3105萬元拔得頭籌。
這件來自于“五臺山人”趙心舊藏的道光時期的官窯瓷器,敦實而別致,頸部與足墻外側分別以青花繪畫纏枝蓮紋和對稱夔龍紋,青花色澤妍麗明快,兩側耳飾精巧華美,設色絢麗,為模印貼塑祥蝠銜雙桃紋,寓意福壽雙全。瓶身前后左右鋪陳出主題紋飾十八羅漢圖,畫中所繪勝景處,云涌峰迤,蒼松參天,虬枝橫斜,諸尊者布置錯落,姿態各殊,各執法器以明身份。瓷器畫風寫實工細,須眉毫發刻畫入微,衣紋細勁流暢,恍若行云流水。全器設色絢麗華美,與瑩潤白皙之胎釉相得益彰,視之毫無俗艷之感,藝術品位之高,不在乾隆御瓷雋品之下,當屬道光官窯器之翹楚。其首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是在1997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當時的估價為30萬至50萬元,最終的成交價僅為33萬元。2006年,該瓶再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估價為200萬至300萬元,成交價為319萬元。
此次道光御瓷專場為山西著名藏家趙心多年來的收藏,首次以個人專場形式集中呈現,一開拍便吸引各路瓷雜買家的關注,全場自始至終叫價氣氛熱烈,大部分拍品均以最低估價的2至3倍以上落槌。這件清道光青花纏枝蓮紋粉彩十八羅漢圖扁方瓶,估價為600萬至800萬元人民幣,最終現場由劉益謙以2700萬元的落槌價競得,加上傭金為3105萬元。
清代道光時期,內憂外患不斷。隨著經濟、文化的衰落,景德鎮瓷器生產也受到了影響,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的產量和質量都明顯下降。道光皇帝素以儉樸著稱,對于瓷器也力求簡樸,控制費用,但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制作的要求還是非常嚴格的,盡管制作水平無法與康、雍、乾三代相比,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精美之作,像“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為皇帝御用品,工藝制作精細,代表了道光瓷器的最高制作水平。這件青花纏枝蓮紋粉彩十八羅漢圖扁方瓶,底部就書“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書款。
青花纏枝蓮紋粉彩十八羅漢圖扁方瓶,最早出現于道光十四年,該年5月端陽節御貢瓷器表中所記“粉定螭耳扁方瓶”就可與傳世實物“道光仿定窯白釉螭龍耳四方扁壺”相對應,該四方扁壺的造型與本品一致,只是耳飾不同而已。青花纏枝蓮紋粉彩十八羅漢圖扁方瓶是時任九江關監督普琳的貢禮,見于該年4月30日端陽節御貢瓷器表記載。檔案原始名稱為“十八羅漢福壽尊”,雖然并非寫明為扁方瓶,但是主題紋飾十八羅漢與本品對應,因為通讀道光朝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御瓷裝飾十八羅漢題材者僅此一處。另外,本品的祥蝠銜壽桃耳式的寓意正與“福壽”二字對應,故可認定無疑。
御貢瓷器的特點就是品類少,質量精,數量罕,每一任督陶官為了取悅道光皇帝,在不超出每年燒造經費的范圍內竭盡巧思去燒制,器形、紋飾力求與從前不同,突出新意,所以每一次御貢器物甚少重復,成為道光御瓷的精華代表。御貢瓷器中不僅有“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書款,而且也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同樣是趙心的收藏,在2011年嘉德春拍中,還出現過一對清道光松石綠地粉彩纏枝蓮壽字葫蘆瓶 ,估價300萬至500萬元,成交價為1725萬元。道光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九江關監督克蒙額呈進的年節御貢瓷器表中記載“金絲琺瑯萬年吉慶葫蘆瓶成對”正是這件拍品。
過去,市場比較關注的是清三代瓷器,對道光的官窯器還不是特別重視,趙心的這些收藏可謂是徹底顛覆了大家的想法。特別是其獨到的眼光,在過去的10多年中將道光官窯中的精品收入囊中,經過自己精心研究之后,以御貢瓷器作為突破口,無疑大大豐富了其中的內涵。通過瓷器,也讓人們了解到道光皇帝的審美性格和藝術品位。
(編輯:system)
· | 明信片收藏逐步升溫 早期片備受市場追捧 |
· | 當代十大名窯藝術展亮相北京 |
· | 2011藝術品秋拍理性之風漸起 |
· | 如何減少收藏風險 |
· | 北京永樂預展11月13日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