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拍賣大鱷內地競技
吳冠中 《漓江竹林》 油彩木板 56.5厘米×41厘米 香港蘇富比供圖
4月上旬,保利香港、香港蘇富比、香港嘉德同場競技,在連續一周的拍賣中各有斬獲,確定了2013年春拍的風向。好戲不止于此,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巨頭也在此期間先后宣布進駐內地的消息,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點。
2012年,蘇富比與北京歌華集團合資,在北京成立拍賣公司——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蘇富比”),限定在保稅區內開展業務,被視為曲線進入內地市場。此后,北京蘇富比備受業界關注。4月7日,蘇富比又宣布,原北京文物公司黨委書記、北京翰海董事長溫桂華出任北京蘇富比總裁,原北京瀚海20世紀藝術總經理柴寧出任當代亞洲藝術及20世紀中國藝術資深專家。至此,蘇富比進入內地的進程邁出實質性一步。
隨后,佳士得也于4月9日對外宣布,其已獲得上海市政府的批準,在中國成立外商獨資企業,可從事拍賣、拍品的進出口、展覽展示、藝術顧問咨詢、培訓和其他相關業務。由此,佳士得成為首家在中國獲得拍賣執照且獨立開展拍賣業務的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并計劃于2013年秋季在上海舉行以現當代藝術和珠寶、手表為主的拍賣會,但由于《文物保護法》的限制,因此他們目前不會拍賣文物。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史蒂文·墨菲甚至將此次進入中國內地的行為視為佳士得247年以來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表示歡迎所有在中國境內合法注冊并進行正當經營的拍賣機構。佳士得在上海設立的拍賣機構,只要遵循中國外商投資及拍賣的有關法律規定,從事除文物以外的藝術品拍賣都是允許的。
從根本上說,兩大拍賣公司進入內地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看重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
對于此次正式進入中國內地之舉,佳士得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近年來支持發展文化產業的態度是吸引佳士得的主要原因。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佳士得與蘇富比幾乎同時在上海設立代表處,隨后又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研究和探索如何與內地市場建立關系,開發國內藝術品市場。由于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兩大拍賣公司始終未能舉行預展之外的拍賣活動。2005年,佳士得通過授權北京永樂拍賣公司使用“佳士得”商標,挺進中國內地市場。
業內人士均表示,全球拍賣大鱷進入中國內地,證明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藝術品市場分析師季濤表示:“佳士得也到中國內地來經營的原因之一在于佳士得看好中國未來的文物藝術品市場。到中國內地注冊公司一直是其發展的終極目標,大陸文物藝術品的發展和未來的市場預期使其下定經營的決心。”2012年,隨著中國拍賣市場格局的變化,尤其是保利和嘉德兩大內地拍賣公司進駐香港,進一步加快蘇富比、佳士得兩大巨頭挺進中國內地的腳步。
兩大拍賣公司進駐中國內地,與中國日漸增多的新興買家和與日俱增的購買力密切相關。據佳士得相關統計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內地買家對兩大拍賣公司成交額的貢獻不容小覷,參與競拍的人數至少比之前增加了一倍,而且越來越多的買家出現在兩大公司的海外拍場上。蘇富比集團主席魯普雷希特曾直言,亞洲已成為藝術品拍賣和私人洽購業務的核心市場。顯然,持續增強的購買力和藝術品多元化的需求,是兩大公司積極爭取進入中國內地的主要原因。
兩大拍賣巨頭雖然暫時不能舉行與文物相關的拍賣活動,但必然會加劇拍賣行業的競爭勢頭。盡管如此,內地拍賣公司大多以積極的姿態表示歡迎。
兩大拍賣公司進入中國內地,其本土化進程面臨的生存、發展問題和挑戰較大,不僅要適應地方政策和法律,還要面對本土拍賣公司的挑戰,其戰略性規劃要重于對業績的追求。
對于中國內地拍賣公司來說,兩大公司的進入,會使作品的征集、可用的資源、人才、客戶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然而,外籍拍賣公司在帶來市場競爭的同時,也對市場造成正面影響。作為具有幾百年歷史的老牌拍賣公司,已有的先進經營理念和運作模式,為尚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拍賣行在業務能力、誠信度、綜合服務以及品牌價值建立等方面提供可借鑒的經驗。相互競爭有利于提高行業品質和標準,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舉措不僅是兩大拍賣公司發展的里程碑,也會改變中國拍賣業的格局,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中國拍賣業發展的里程碑。
佳士得落戶上海,使中國拍賣市場的南北格局發生重大轉變,對于上海市場份額的擴大、管理水平的提升、行業人才的培養益處頗多。泓盛拍賣董事長趙涌表示:“上海作為國際性都市,應該更加開放,在文化產業方面應該向紐約、倫敦等地看齊。”他表示,此舉對上海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國際拍賣公司的進入,對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對收藏家和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有積極作用,不僅使收藏家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藏品,增加藏品流通的機會,甚至可以讓中國資本介入印象派及西方當代藝術市場,讓更多中國人接觸、認識西方現當代藝術。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