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攝影家蒲德貴
蒲德貴是煤炭攝影協(xié)會會員之一,也是普通礦工中最牛攝影發(fā)燒友之一。
愛好攝影38年,蒲德貴使用的相機加起來有三十四五臺之多,他究竟用這么多相機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了哪些事?筆者在他的鏡頭背后找到了答案:一張張礦工美圖的拍攝,有他對礦工安全工作,健康生活,幸福快樂的記錄;一幅幅野生動物美圖的挖掘,有他在保護野生動物中的行動。
蒲德貴的攝影作品《太陽石》
鏡頭物語,愛好為工作注動力
23年前,蒲德貴從運輸隊機車維修班調(diào)到機關(guān)工作,當(dāng)上專職攝影師。從此,他的個人理想從業(yè)余愛好變成了專業(yè)。擅長用鏡頭記錄美好生活的他,在礦工身上找到別有人看不到的,最美的一面,礦燈照亮地心之美,烏金點亮了“不夜城”的輝煌。
15年前的一個夜晚,蒲德貴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鳥兒,至今成為了他最好的“鄰居”。鳥兒第一次光顧家中之后,每到春天,它們都會帶上心愛的“戀人”,在蒲德貴家中煙筒里筑巢,繁殖后代。與他一起生活的鳥兒有八哥、貓頭鷹、獵隼等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給他一家人帶來了許多快樂。
上班時記錄礦工影像,下班后在家中拍攝鳥兒,與鳥兒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日子長了,蒲德貴又把鏡頭對準了礦區(qū)樹林中的鳥兒和一些小昆蟲,小動物,從觀察它,拍攝它之中,找到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最美物語。
蒲德貴用鏡頭記錄礦工同時,還記錄下該礦30年前從荒山野嶺到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再到國家環(huán)保總局“綠色社區(qū)”的變遷。一張張人與鳥,人與環(huán)境的美圖物語正在告訴人們:“美麗中國”,“美麗礦區(qū)”建設(shè)需要人人參與,幸福日子才能更加美好。
圖語之說,保護野生動物要行動
蒲德貴從業(yè)余愛好攝影走上專業(yè)攝影之路。20多年來,他在工作中,或是在工作之余,透過鏡頭關(guān)注礦工安全,關(guān)注野生動物生存,他成為礦工安全工作的代言人,還成為野生動物的保護者。
“拍攝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是一項富有愛心,細心的工作”。在蒲德貴看來,觀察野生動物生活習(xí)性與研究工作一樣重要,從動物身上能看到人類最需要,最光輝的一面,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也值得人類向它們學(xué)習(xí)。
《螞蟻讓道》《七星瓢蟲也有愛》《戀愛中的白鷺》等圖片拍攝,蒲德貴透過鏡頭語言,解讀野生動物之間有大愛,也有關(guān)懷。同時,他拍攝的《心燈》《烏金之魂》《太陽石》等礦工圖片,詮釋礦工奉獻光熱照亮別人,發(fā)出了最美聲音:“礦工生命安全保護需要全社會伸出援助之手,野生動物保護需要全社會給力,我們的生活才能和諧幸福。
《螞蟻讓道》圖片很有哲理,從小螞蟻給大蝸牛讓道的圖片中,蒲德貴用圖片語言正在告訴人們:動物之間遵守交通規(guī)則也講文明,難倒人類就不再需要遵守交通文明嗎?
“保護野生動物,從它們生存趣事中去發(fā)現(xiàn)美,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東西。”蒲德貴說,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就等于善待人類的自身發(fā)展。
最后一棵樹,礦工心中的隱與憂
礦工蒲德貴愛好攝影幾十年如一日,他拍攝的野生動物的作品《最后一棵樹》,和表現(xiàn)礦工情感的作品《愛》,題材很美,是他拍攝近十萬張圖片中的最經(jīng)典杰作之一。
《最后一棵樹》圖片的拍攝過程,在蒲德貴看來,用一棵樹和動物之間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人與動物之間的生存關(guān)系,折射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共同利益是不容忽視的;用《愛》美圖,向人們講述礦工與自然界作斗爭的安全工作,表達了礦工幸福生活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關(guān)注的心聲。
無論拍攝礦工美圖,還是記錄野生動物圖片,在蒲德貴心中有許多隱憂與責(zé)任感,“全球每20分鐘消亡一種物種,如果不加以保護,剩下‘最后一棵樹’、‘最后一滴水’之時,那就是人類滅亡之日;如果礦工的生命安全保護得不到全社會關(guān)注,因為礦難頻發(fā),明天誰來挖煤炭?未來的煤礦開采就會后繼無人。”
蒲德貴作品《最后一棵樹》
蒲德貴作品《小螞蟻給大蝸牛讓道》
蒲德貴作品《渴》
蒲德貴,48歲,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黨委工作部宣傳管理人員。上班時間,他的工作主要記錄煤礦工人;下班之后,他便一頭扎進礦區(qū)街頭巷尾樹林中,跟蹤那些一不小心闖進他視野里的小動物們,為他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