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高氣爽的九月,逢萬家團圓的佳節,第七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徐徐拉開大幕,我作為一位從事民間舞蹈教育的老教師感到由衷的高興,并在此表示熱烈的祝賀,因為這不僅是一個民間藝術的盛會,更是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
“一個對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種歸屬感;一個對自己的傳統不懂得繼承發揚的民族,便無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國家的強盛,文化的作用至關重要。
在悠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文化對于外來文化一直持頗為開放的心態。在為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東方智慧感到驕傲的同時,并不妄自尊大,排斥外來文化,而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以豐富自己。因此,在經濟日新月異的今天,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點與差異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如何能兼容并蓄、和諧發展是我們始終要思索的問題。
民間藝術是國家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與表征,是民族智慧的杰作。藝術節的舉辦意義就在于展現世界文化差異并存的絢麗之美,通過各國藝術家們不斷地交流和借鑒,相互學習和吸取有益的經驗,兼容并蓄,以此推動各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同時也讓世界了解歷史悠久、豐富多姿的中國文化,展示我們中國在現今時代的文化魅力。
此次參加藝術節的舞蹈團體涵蓋區域廣,風格鮮明,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如日本、韓國在傳統舞蹈藝術的保存與傳承上很值得我們學習,而匈牙利、黎巴嫩、古巴等代表團則充分體現了國家級舞蹈藝術團的高水準。此外,一些民間業余舞蹈團體的參與更是將民間舞蹈的群眾性、民間性凸顯出來。藝術節通過劇場與廣場,將高雅藝術與百姓生活連接起來,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藝生活,拓展了藝術視野。
目前,我們國家民間舞蹈領域的國際交流還不是很多,藝術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而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大家庭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民間舞蹈資源,這也為我們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堅實厚重的文化積淀。這段時間,我對民間舞蹈藝術交流有了更多的思考。首先,我們要倍加珍惜中國特色的東西,文化以差異并存為美,在全球化中應該更強調自己傳統的東西,所有國家都一樣就沒意思了。其次就是強調“以和為貴,兼容并蓄”。所謂“和”是創新的源泉,我們應該學會吸收、借鑒,從而不斷創新,造就屬于現時代的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我想“立足自身特色,開拓更寬視野,創民族舞蹈形象”應該成為我們民間舞蹈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趨勢下的進取目標。
胡錦濤主席在2005年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提出“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的重要思想,向世界表明,不斷發展的中國,將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贏的“和諧”思想。這一思想正是要求我們不斷地通過文化交流與傳播,兼容并蓄,并最終實現世界文化的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