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老家人自費出版《老巴金》
中國文聯網訊 “老巴金”,是巴金親人對巴金的愛稱。在巴金百歲華誕之際,巴金的大哥李堯枚的后輩們,自費出版一部《老巴金》的畫冊,獻給巴金和他所熱愛的親友們。
并非是沒有一家出版社或贊助商,愿意出錢出版這本珍貴的圖冊,而是巴金親人們不愿意。在巴金
侄兒李致在一份出版說明中寫道:“人生百歲是件大事。巴老是我們李家第一個活到百歲的,我們很看重巴老百歲華誕。但是巴老一貫不愿意鋪張,我們不能違背他老人家的心愿。”于是,他們不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經費,不尋求企業贊助,以避免商業炒作。
打開畫冊的扉頁,白色紙頁上印有一枚鮮紅印章:“巴金百歲華誕
李堯枚家人敬贈”。它表明,這本畫冊不在市場上出售。巴金大哥的孫子李斧在“后記”中寫道:“人活著不是為‘撈一把進去’,而是‘掏一把出來’。我們國家目前需要的是‘掏一把’出來的人。巴金是一位真誠的作家,他把心掏給了讀者。巴金同時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和藹可親。在他的身邊,我們感受到他的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我們愿與讀者分享這份感情,因為讀者也是他的親人。”
《老巴金》的圖文作者,是巴金大哥李堯枚的外孫李舒。李舒自1982年起常常到上海來,成為晚年巴金不可缺少的助手。喜歡攝影的他,閑暇時抓拍了巴金許多照片,同時也記下了巴金生活中的許多趣事。因此,這本畫冊的多數照片,不僅十分生動,也很珍貴,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
巴金的大哥李堯枚,是巴金小說《家》中覺新的原型。大哥自小聰慧,喜歡化學,曾經希望到北京或上海的有名大學上學,將來到德國深造。他既是有新思想的青年,又是封建大家庭的順民。巴金非常愛大哥,希望他能從痛苦中掙脫出來。1931年,因破產,大哥在成都老家自殺。
李致是李堯枚的最小兒子,曾任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如今退居二線。在李致的心中,巴金就是他的父親。
《老巴金》只送給親友
在慶賀巴金百歲誕辰的出版物中,有一本圖文集特別有意思,書名叫《老巴金》,是巴老的家人自費策劃出版的珍藏本。書不對外發行,只送給親友。
人生百歲是件大事。據巴金的侄孫李斧介紹,巴老是李家第一個活到百歲的,他創造了李家長壽的吉尼斯紀錄。何況巴老還是一個受人尊敬、在國內外有影響的作家。我們與巴老有親密的血緣關系,我們也是巴老的讀者,我們喜歡巴老的作品,敬重巴老的人品。今年春節,家人
決定策劃出版一本叫《老巴金》的圖文集,作為獻給巴老百歲華誕的禮物。
書中的圖文出自巴老的侄外孫李舒之手。李舒曾經在上海照顧過巴老的起居;閑時,熱愛攝影的他就拿起照相機拍下了一些巴老日常生活的鏡頭。這些照片以特殊的視角,展示了這位文壇巨匠的另一面——一個可親、可敬,真實可愛的老人形象。后來,大家又鼓勵李舒多寫些短文,這樣便形成了這本圖文并茂的《老巴金》。
按說,這樣的書拿到哪家出版社都愿意出,可巴老的家人選擇了自費出版。李斧說,巴老說過:“人活著不是為了‘撈一把進去’,而是為了‘掏一把出來’”。為了不違背巴老的心愿,不花費國家的錢財,我們不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經費,也不尋求企業資助以避免商業炒作,我們家人自籌資金出版這本《老巴金》。巴老大哥李堯枚的孫女婿作為策劃人和具體執行人,參與了聯系出版社、催稿、版式設計、編輯、封面設計、監督排版等等各個環節。隨后,又有許多熱愛巴金的朋友懷著一份愛,義務加入了這本書的編校行列,為它的誕生出謀劃策。
《老巴金》是愛的產物,它傳遞的也是一份愛。(姜小玲)
來源 2003年11月25日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