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網訊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從此,江西瑞金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所在地。新中國的一抹燦爛的曙光,從這座贛閩邊際的小山城升起。
一代共產黨人在這片紅土地上,開始了共和國的偉大預演。
時任瑞金縣委書記的鄧小平,憑借其干練、果斷、務實的工作作風,很快贏得了上級領導和瑞金人民的信任。作為工農兵一大會議會務的具體組織者,他成為閃爍在中央蘇區的一顆新星。
如今,這顆星依然照耀著“紅都”。
記者通過采訪親歷當年歷史的老紅軍和瑞金現在的各級干部群眾,找尋鄧小平和“紅都”之間無法割舍的故事。“鄧小平那時對當地很多的干部和群眾有著救命之恩!”劉家祁現年92歲,時任當地的少共區委書記,是目前瑞金唯一仍能清晰回憶當年歷史的老紅軍。一談起鄧小平,他的眼里總是噙著淚水。
1931年7月,27歲的鄧小平離開上海,輾轉廣東、福建,于8月抵達瑞金,并被推為縣委書記。他一上任,就碰到當時瑞金進行“肅反”活動這一棘手的問題。由于瑞金前任縣委書記兼肅反委員會主任李添富將運動擴大化,把縣蘇維埃政府和縣總工會兩個單位80%的干部逮捕作為“社會民主黨”處理,幾乎天天有幾十個干部或群眾被槍決。
劉家祁回憶,當時鄧小平身邊只帶了一位同志來到瑞金。但他以果敢的氣魄和敏銳的洞察力,一面深入實際了解干部群眾被害真相,一面采取措施穩定事態。經過一個多月的深入調查研究,在掌握大量鐵證后,他拘捕并嚴肅處置了李添富等人,釋放大批在押的干部群眾,制止了亂捕濫殺的錯誤行為。將瑞金從人心惶惶、動蕩不安,轉向秩序井然、穩定發展的局面。
“鄧小平給瑞金人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僅是他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最可親的是他在當地形成的平等待人、主政清廉的社會風氣。”劉家祁眼里的鄧小平,常穿一套粗布灰色中山裝,足蹬一雙布鞋或草鞋,短短的頭發,明亮的眼睛,顯得普普通通,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
鄧小平在瑞金任縣委書記的10個多月里,住過祠堂、廟宇,大多數時間住在群眾家里。吃飯時,他總是蹲在板凳上和群眾圍在一起,常吃的是稀粥加青菜,每月領的零用錢也和普通干部一樣,從不搞特殊化。為減輕當地群眾負擔,他還大搞確保農業豐收、發展經濟的運動,平渠修道,建廠重商。瑞金在他的帶領下走向發展。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影響下,今天的瑞金仍保持了良好的蘇區干部作風。
瑞金市現任市委書記肖毅介紹,目前每個季度市委都組織千名干部下基層,開展上門聽意見,入戶談發展,進村辦實事的活動。在盛夏“雙搶”期間,瑞金市有近2000名干部下鄉助農,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瑞金為減輕農民負擔,還設想減免所有鄉一級財政收入任務,讓鄉村干部投入更多的精力為百姓謀實利。瑞金市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就達到1200多元,同比增長5%。
鄧小平在瑞金工作僅有10個多月,卻踏遍了全縣的山山水水。在1932年5月,懷著對瑞金深厚的感情,他先后被調任會昌縣委書記、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期間由于始終堅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經歷了他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次低潮,幾經輾轉后又回到了瑞金,主編《紅星》報。雖遭“最后嚴重警告”等不公正處分,但鄧小平仍然襟懷坦蕩,任勞任怨,創下了《紅星》報發行量高達17300多份的紀錄。鄧小平于1934年10月踏上了長征之路,并最終被重新啟用。
鄧小平一直對瑞金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在第二次政治低潮中羈旅南昌新建,在回京工作已成定局前,他于1972年12月8日,報請中央批準后,又回到曾經與毛澤東一起經歷過風雨的中央蘇區。光陰荏苒,歲月蹉跎,贛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令他魂牽夢繞。盡管鄧小平還戴著“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帽子,但江西老區的干群給了他最熱情的接待。瑞金的同志對他說:“你是我們瑞金的老縣委書記!”這句話讓他感動不已。當時的鄧小平雖然留戀過去的斗爭歲月,但他更關心瑞金的現在和將來。他在往來穿梭各個革命舊居、舊址時,還見縫插針地參觀了幾家工廠。在瑞金紅都制糖廠,他就提出了機械化生產,培訓工人提高素質的設想。
今天,在鄧小平百年誕辰之際,瑞金已經基本實現了鄧小平的設想。按照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瑞金從實際出發,緊緊依靠瑞金人民,按照江西省委實施的“大開放”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符合瑞金發展實際的路子。瑞金已經培育了江西最大的出口創匯企業,全國最大的中藥栓劑生產基地,成為全國商品豬、臍橙、商品糧等多個生產基地。今年上半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2.1億元,增長12%,出口創匯約4770萬美元,居江西各縣之首。
今天的瑞金,在其政治資源、地域優勢和良好傳統的多方促進下,正成為贛閩區域的經濟中心,贛南東部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