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支德藝雙馨文藝隊伍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二○○四年七月十九日)
劉云山

同志們:
正值中國文聯成立55周年之際,人事部和中國文聯在這里召開表彰大會,聯合表彰30位德藝雙馨的中青年文藝工作者,以推動文藝隊伍建設,在整個文藝界形成崇德尚藝的良好風氣。首先,我謹向受到表彰的藝術家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做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致以誠摯的敬意!
文藝工作是一項崇高的社會職業。文藝工作者擔負著塑造人們美好心靈的特殊使命,擔負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神圣職責。新時期以來,我國廣大文藝工作者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飽滿的熱情、奉獻的精神、創新的意識,謳歌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文藝隊伍與當前改革發展的形勢、與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努力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受到人民群眾尊重的文學藝術家,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迫切需要,是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德藝雙馨”是江澤民同志在中國戲曲學院院慶題詞中提出來的,這是對所有優秀藝術家成功之路的科學概括,也是黨和國家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期待和要求。德藝雙馨“德”為先,“德”是藝術家安身立命之根,“藝”是藝術家成就事業之本。一個藝術家既要有杰出的藝術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可以說,德藝雙馨既是藝術家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藝術家終生奮斗的目標。最近我們在文藝界廣泛號召學習的常香玉同志,就是德藝雙馨的杰出代表。常香玉同志有三句話完全可以詮釋德藝雙馨的內涵。一句是“演戲最重要的是精、氣、神”。常香玉說的“精、氣、神”,就是一種精神。演戲要有精神,做人也要有精神。體現在她身上,最突出的就是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常香玉還有一句,就是她的名言“戲比天大”。她把藝術當作生命,孜孜不倦地追求,堅持不懈地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常派”藝術。常香玉的第三句話是,“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人民不光是藝術家的衣食父母,人民還是藝術家的精神父母。視人民為父母的藝術家,必然會盡心竭力地為人民服務。這三句話不僅是常香玉藝術生涯和人生道路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藝術家德藝雙馨的集中體現。
這次表彰30名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必將在社會上產生積極影響。受表彰的同志,都是經過基層推薦、得到廣大群眾喜愛和尊重的優秀藝術家。德藝雙馨的崇高榮譽,既是藝術家辛勤努力、不懈追求的結果,也是黨和人民關心和培養的結果。藝海無涯、學無止境,各位藝術家要把榮譽當作新的起點,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激勵自己取得更大的成績。希望文藝界以學習常香玉和這次表彰為契機,推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出現更多像常香玉和今天受表彰的藝術家一樣的文藝工作者。
做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我感到,有三點很重要。
第一,要忠誠祖國、熱愛人民,把藝術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祖國是文藝工作者神圣的家園,人民是文藝工作者永恒的母親。歷史證明,誰忠于祖國,與祖國共命運,誰就能從祖國堅實的大地獲得力量;誰忠于人民,與人民同呼吸,誰就能從人民豐富的生活中汲取不竭的源泉。
熱愛祖國,是我國文藝工作者的光榮傳統。以20世紀幾位大藝術家為例,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今天的文藝工作者樹立了典范。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在抗戰時期“蓄須明志”,程硯秋先生不屈于日寇的淫威,告別舞臺到京郊務農。他們把民族氣節放在首位,表現了一腔愛國之情。文學大師巴金先生始終追求進步、追求光明,把一顆真誠的心奉獻給祖國、奉獻給人民。今天,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繼承和發揚前輩們的光榮傳統,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藝術活動中謳歌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激勵人們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做人民的文藝工作者,就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文藝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牢記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把人民群眾作為表現的主體,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要心里始終裝著人民,與人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踩著人民的腳印前進,把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厚意化為創作的極大熱情,多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要自覺地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從中激發靈感,汲取營養。只有這樣,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才能把個人的追求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把對祖國和人民的滿腔熱忱熔鑄到藝術活動中。
第二,要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崇高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人們常說,“文學是人學”,文藝不僅是表現人的,更是塑造人的心靈的。以什么樣的思想內容塑造人,以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影響人,是關系到培養和造就什么樣的人的大問題。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夠感召社會,激勵人心,而經典作品和典型形象可以長久地影響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因此,文藝創作不是一種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具有很強社會性的精神生產勞動。在傳播手段日益現代化的今天,文藝作品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就對文藝工作者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事文藝這一職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每一位文藝工作者都要嚴肅認真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真正做到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表現人民的大情大義,把個人悲歡和時代的悲歡、人民的悲歡緊密聯系在一起,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堅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當今時代,作為公眾人物的藝術家,對社會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作品里、舞臺上,而且表現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有理想、有志氣、有追求的文藝工作者,一定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的品格、情操和素養,弘揚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越是知名,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帶來的影響;越是有成就,越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越是被社會關注和推崇,越要自尊自重、自珍自愛,努力以良好的形象贏得群眾的稱贊。
第三,要善于學習,勇于創新,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文藝創作是一種“春蠶吐絲”般的奉獻和創造性的勞動,需要長期積累和反復錘煉,決非一朝一夕之功。歷史上的杰出作品,都是精雕細刻、嘔心瀝血之作。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要想真正有所建樹,就應當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潛心創作、不懈追求,力戒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把創作精品力作作為畢生追求的目標。
成就事業的道路,是一條學習之路、創新之路。文藝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緊迫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增強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認真學習專業領域和其它方面的各種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要善于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從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中、從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中,汲取精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堅持以我為主,積極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博采眾長、大膽創新。要善于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土壤中,從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不懈奮斗中汲取養分,反映人民心聲,抒寫時代精神,譜寫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篇章。
中國文聯作為黨聯系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在加強文藝隊伍建設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要在文藝界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倡導德藝雙馨,使德藝雙馨蔚然成風。要緊密聯系實際,重點解決個別文藝工作者社會責任感淡漠、形象欠佳等問題,進一步推動文藝隊伍建設。人才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文聯和各文藝家協會要努力創新工作方法,探索行業服務、行業自律的新途徑,多辦實事好事,幫助文藝工作者解決實際困難。要充分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支持學術上藝術上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自由發展,使不同學術觀點、藝術觀點之間,能夠相互切磋、共同進步。要鼓勵文藝工作者大膽探索和創造,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創新中競相展現,讓他們的藝術靈感在創新中競相迸發,讓文藝生產力在創新中得到解放。總之,要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實現文藝的更大繁榮中,真正樹立起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同志們,當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文藝工作高度重視、對文藝工作者非常關心和愛護,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深入人心,應該說,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生逢盛世,舞臺廣闊,大有可為。可以預料,我們的文藝將會進入一個大繁榮、大發展的時期,我們的文壇將會涌現出更多反映時代風貌的精品力作,涌現出更多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大家。衷心希望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攜起手來,團結奮斗,不斷開拓,積極進取,共同迎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創造出更加燦爛的先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