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評論員:堅持德藝雙馨 弘揚道德風尚
堅持德藝雙馨 弘揚道德風尚
——五論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第九次文代會、第八次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德藝雙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在第九次全國文代會、第八次全國作代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寄予了殷切期望。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崇德尚藝、德藝雙修,大力弘揚文明道德風尚,不斷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德,是文藝工作者立身處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人品決定藝品,立藝先要立德。那些經得起時代和歷史檢驗的名家大師,莫不如是。在當今中國,文藝工作者要想擔負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職責,就要具備良好的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精神、價值取向、社會信譽,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追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優秀作品,弘揚文明道德風尚,唱響真、善、美的主旋律,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努力成為敬業奉獻、報效社會、服務群眾的表率。
“生命有涯,藝無止境。” 藝,是文藝工作者成就事業之基、藝術魅力之源。古往今來,凡是名家大師,必有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有孜孜不倦、矢志不渝之創作經歷。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不辱使命,就必須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大寂寞,下得了苦功夫,大力錘煉藝術才華,不斷提高藝術能力,努力精進藝術境界,全面提升藝術造詣,堅持不懈,勤奮創作,勇攀藝術高峰,以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引領社會風尚,推動文藝進步,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應有貢獻。
當前,我國文藝事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文藝工作大有可為,造就一支宏大的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隊伍勢在必行。近年來,中國文聯大力倡導德藝雙馨,舉辦了各種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熱心公益的活動,并召開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對大力弘揚德藝雙馨、加強文藝隊伍建設起到極大推動作用。這一系列活動在文藝界引起強烈反響,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受到了普遍好評;文藝工作者們更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人民群眾的尊重和愛戴。
同時應該看到,與社會轉型期相伴相生的錯誤思想、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社會現象,對人民群眾產生著不良影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通過自己優秀的作品和科學的理論評論,抨擊丑惡,鞭撻落后;文藝界內部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對樹立文藝工作者良好社會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清醒認識、努力克服、引以為戒。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德藝雙馨,才能真正引領社會風尚。
德藝雙馨,是文藝工作者的最高境界,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都應畢生追求。與人民群眾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期待相比,與紛繁復雜、多元多樣的社會生活相比,與黨和人民賦予的巨大榮譽相比,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使命相比,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追求德藝雙馨、引領社會風尚方面,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以德藝雙馨的標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加強自身修養,努力推出精品力作,更好地肩負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塑造人的美好心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神圣職責,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以培育高尚道德、倡導文明風尚為己任,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展現大情大義,傳遞溫暖溫馨,給生活以力量,給社會以正氣,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不懈追求。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