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百萬元扶持原創歌劇《紅河谷》
1月7日,北京落下了2012年的第一場雪。室外天寒地凍,但中國歌劇舞劇院內卻異常溫暖。中國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董天恒、原創歌劇《紅河谷》主演殷秀梅從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和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姜昆手中,接過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以及中國音協資助歌劇《紅河谷》修改完善的100萬元人民幣的支票。他們激動地說:“這一資助將較好地解決歌劇《紅河谷》在繼續修改完善過程中的‘經費瓶頸’,也將進一步激發全體主創和演職人員的創作熱情。今年5月初,《紅河谷》還將參加國家大劇院舉辦的國際歌劇節演出。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以及中國音協不僅僅是對歌劇《紅河谷》的資助,更是對中國歌劇事業的支持。”。
歷時一年多時間編創并于去年8月首演的原創歌劇《紅河谷》,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聯合殷秀梅、馮小寧共同策劃,孟衛東作曲,陳蔚導演,殷秀梅、魏松、金鄭建、陳小朵、毋攀、巨有燕主演,姜金一執棒。該劇首演便得到了社會各方好評,獲得了2011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和多個單項獎。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以及中國音協的領導、專家在對原創歌劇《紅河谷》組織多次論證后認為,該劇立意準確、體裁恰當、音樂優美,符合大多數中國人對舞臺藝術作品的審美訴求,是一部難得的原創民族歌劇佳作,經過不斷打磨必將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精品力作,值得大力扶持。
“我們趕上了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把什么奉獻給這個時代是值得每一個文藝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文化發展、繁榮最根本在創作。今天資助的資金雖不是很多,但對于中國音協來說,拿出一定資金對一個劇目進行資助還是第一次,希望歌劇《紅歌谷》能夠深入加工,成為被時代、被大眾所接受的精品。”徐沛東說,歌劇創作是音樂中的“重工業”,對作曲家創作功力有很高要求,也是一項艱苦、寂寞的工作。因為大家熱愛歌劇,所以希望這些資金真正為打磨、提高精品作出一點貢獻。
姜昆表示,“看著中國文聯大樓里的‘中國文藝家之家’幾個字,我常常想,‘家’到底是什么呢?我認為,‘家’是可以得到無私幫助的地方;‘家’是可以感受到親情和友愛的地方;‘家’是能幫助自己一步步往前走的地方……‘家’這個字對于中國文聯來講再確切不過了,所有文藝家都是中國文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那么中國文聯下的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要做什么呢?8個字:‘支持弱者、拾遺補缺’。支持弱者指支持應該得到支持和幫助的人;拾遺補缺指幫助國家發現整個文化發展中最絢爛的那朵花,可能它還沒讓人看到、可能它剛剛發芽、可能它還沒有結出碩果,就像歌劇《紅河谷》一樣,但我們真心希望通過我們的一些努力能夠為這部劇的進一步打磨盡一點力量。”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