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傳遞 助殘獻愛心——記中國福利會兒童戲劇代表團赴臺交流演出
10月30日傍晚,臺灣臺北市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然而,在新舞臺劇場近千名觀眾卻滿懷熱情地聚集到此,享受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帶來的“文化大餐”——無場次話劇《燦爛的陽光》。觀眾當中不乏有坐輪椅的,有撐拐杖的,還有長輩們牽著智障的孩子。
為增進海峽兩岸人民血脈相連、血濃于水的割不斷的同胞深情,推動兩岸間的人文與藝術交流,由中國福利會攜手聯華娛樂飛線傳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這場公益演出,將愛與陽光和臺灣觀眾一同分享。
中福會戲劇代表團抵達臺灣后,受到臺灣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和支持。在10月29日的記者會上,戲劇代表團團長王祿寧致辭,希望此次在臺灣的演出交流活動,能夠為今后兩地兒童戲劇的交流,為兒童戲劇藝人和劇團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起到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先生出席了這次的記者會并對代表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預祝演出成功。
話劇《燦爛的陽光》不是用“新”、“奇”、“美”來奪觀眾眼球。由中福會兒藝與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聯手創作的《燦爛的陽光》,是以智障人士的生活故事為題材的原創舞臺劇。該劇以上海市曲陽街道智障人士“陽光之家”指導中心為原型,講述一群特殊的群體得到社會的關愛,在“陽光之家”中接受技能培訓,得到師長和志愿者們悉心照顧,學會自食其力的故事。
大幕徐徐拉開,臺上演員們精彩的演技很快把觀眾情感融入劇情中。觀眾情不自禁地與演員一起歡笑,一起歌唱,一起落淚。臺上臺下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友情,愛心在這里迸發、傳遞。這部戲,填補了兒童劇創作題材的空白,同時擺脫了一些兒童劇注重教育功能而較少關注精神層面的痼疾,通過智障人士的質樸、自然、真誠、善良以及志愿者的耐心、愛心、關心,走進了一個個人物的精神世界。這部戲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愛這樣一群特殊的弱勢群體,向全社會倡導“大愛無疆”的愛文化,“積極分享”志愿者精神,從而帶給觀眾更多的驚喜和感動。
不尋常的75分鐘,點燃激情,拉近了演員與觀眾的共鳴。觀眾意猶未盡,紛紛與演員合影留念。扮演劇中歡歡的演員黃明媚忙活一天,卸妝后正準備離開劇場。“您是‘歡歡’吧,演得太感人了,能給我簽個字嗎?”“我是‘歡歡’,可以。”黃明媚熱情地為臺灣觀眾簽上自己的名字。殊不知黃明媚是“歡歡”的替補,在赴臺前幾天她才接到任務,硬是憑著對事業的追求、對殘疾人一片愛心圓滿完成角色的演出。當記者發現她腿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時,她趕忙蓋上傷痕,輕松地笑笑說:“沒事。”有收獲必有成倍的付出。
劇中主要演員邵詣和他的伙伴們曾多次與“陽光之家”智障人士交往,成為好朋友,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更多的接觸讓邵詣悟出智障人士淳樸、善良,“只有用‘心’才能把角色真正傳遞給觀眾。”也正是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先后獲得了第二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表演獎,最佳男配角獎和2010年上海市新劇目評選展演新人獎,2011年上海市優秀文藝人才獎。
演出獲得圓滿成功。為此,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該劇導演蔡金萍深有體會地說:“這部戲是真實的體驗,真實的感受,真實地打動觀眾,是整個劇組用心在做的事。希望這部戲能像它的名字那樣,陽光燦爛。同時,我們真誠希望,通過這次的交流訪問,將有機會與臺灣的兒童戲劇藝術家們在上海即將建成的全國首家專業兒童藝術劇場——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原2010世博通用汽車館)有更進一步的藝術合作,為孩子們播撒藝術的種子,點燃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年來,《燦爛的陽光》進劇場、下學校、去社區,足跡遍布全國,演出已超過百場。
(編輯:偉偉)
· | 2013上海國際兒童戲劇節今啟幕 |
· | 第四屆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提名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