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開講“中國夢”
時間:2013年03月29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何瑞涓
“國學不是博物館里沉寂的老古董,它是中國人生生不息長青不敗的智慧,它寄托了一個將被人類的智者接受的可以實現的夢境?!痹?月26日中國記協舉行的北京電視臺《國學開講》座談會上,主講人范曾如是說。
今年2月至3月,北京衛視推出《國學開講》欄目,主要內容為儒學、佛學、道學及中國詩書畫4個方面。與《百家講壇》等同類文化節目明顯不同的是,主講人會與現場觀眾互動,解答觀眾提出的人生困惑和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在國學的古老智慧和當代人的需求間架起橋梁。
北京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徐滔表示,在《國學開講》開播之前,她心中也有疑慮,在當前娛樂信息充斥熒屏、生活跟隨網絡越走越快的時候,誰會真的在乎舊紙堆中那些只言片語?然而開播之后,事實證明了國學經典的力量。很多觀眾直言,《國學開講》很受用,看《國學開講》可以重新認識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可以激發文化自覺、重建文化自信。
座談會與會者認為,“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中國精神,而國學正是中國精神的載體。誠如主講人所言,“中國夢”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夢;是“講信修睦”之夢;是“和而不同”之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夢。國學其實是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言說方式來弘揚中國精神、傳遞正能量。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認為,《國學開講》不是就國學說國學,而是就國學說國事家事天下事,是媒體以具有藝術性的方式自覺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能量,這樣的行動值得提倡。
(編輯:偉偉)
· | 國學商品化的精神背離 |
· | 青年毛澤東的國學觀:應會通古今,打通中外 |
· | 儒家能否提出一種新普世價值? |
· | 中華傳統文化振興基金啟動 |
· | 字匠者,不明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