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盡善盡美”還是“晉善晉美”
與我一起散步的某君抱怨:他讀小學四年級的外孫的期末語文考試中有一道題是填寫成語,他竟將“盡善盡美”寫成“晉善晉美”。老師判其錯誤。其外孫卻理直氣壯地找老師理論,說央視在播放關于山西旅游的廣告片中寫的就是“晉善晉美”,難道央視還會胡編亂造?老師聽了感到始料未及,一時無言以對。最后只能敷衍地解釋,電視上是廣告語,而考題卻是成語。此君說到此,唾沫星子箭鏃般射出:電視臺是大眾傳媒,居然對漢字成語進行“強暴”,這是對中華文明的玷污,是嚴重地誤人子弟!
那么,如果說某君的外孫敢于直言央視用錯成語屬“童言無忌”,我這個年逾古稀之人敢于據實道來,是否屬于“老頑童”之舉?
坦誠地講,某君的憤懣完全在情理之中。我國的漢字成語,是經過歷史上無數志士騷人的匠心獨運、廣征博集、爬羅剔抉,將遴選的字字珠璣精心鑲嵌成嚴密而不可替代的精美鏈條,其辨析釋義簡括明確,閃爍著獨特光輝。就以“盡善盡美”為例:盡者,極也;善者,好也。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贊譽虞舜和周武王時的樂曲曰:“盡美也,又盡善也。”即內容與形式都完美無缺。而《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云:“此琴撫到盡美盡善之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等等。可見,盡善盡美之成語是集前人之大成,指事表意確確鑿鑿。而“晉善晉美”呢?晉者,簡言之山西之別稱,或曰姓氏。故而“盡善盡美”與“晉善晉美”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們說,姑且將“晉善晉美”作為形容山西人文與自然景觀之廣告語,但與“盡善盡美”相提并論,未免是“拉大旗作虎皮”,也過于“忽悠”了吧?
無獨有偶。近日在另一個傳媒廣告中,公然醒目地寫著:“節日團購,搶先油禮。”將“有禮”篡改成“油禮”,實在令人錯愕。而這個為某種食用油做廣告的形象代言者,曾是央視著名的主持人。還有將“恩將仇報”寫成“恩將酬報”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廣告的基因是文化,文化的基因是文字,漢字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學之奇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對于傳播中華文化不斷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分外珍惜、領悟與敬畏,不可戲耍、作弄、閹割與踐踏。尤其是作為受眾面極大的傳媒,更不能有恃無恐地對優秀的民族文化進行污染,這關乎職業操守、良知、道德、責任與使命。由衷地期望今后不要在電視熒屏或平面媒體上出現對漢字成語的恣意妄為,以免再出現某君外孫在語文考試中被誤導以及誤導整個大眾的事件。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