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科普創作困境剖析:這些“為什么”誰來回答?

      時間:2013年08月20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胡其峰

      這些“為什么”誰來回答?

      ——科普創作困境剖析

      一名學生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內看科普書籍。CFP

        近日,出版于20世紀60年代初的經典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時隔14年后,推出第六版,吸引了公眾的眼球。一時,“科普讀物”與“科普創作”,成為搶眼的新聞熱詞。

        記者隨機問了周圍的朋友一個問題:“你能說出一個自己熟悉的科普讀物書名嗎?”回答幾乎都是:“《十萬個為什么》。”

        然而,記者接著問:“你還能再說出一個嗎?”絕大部分人開始撓頭:“還真說不上來。”

        事實上,國內科普創作不景氣,科普作品缺乏精品、缺少讀者的狀況已非一日,這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種種憂慮。“為什么很多科普讀物不好看?”“為什么科普讀物不能僅僅提供答案?”“為什么年輕科學家不愿做科普?”

        為了尋找這些《十萬個為什么》中沒有的答案,記者采訪了多位院士專家,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問題1、為什么很多科普讀物不好看?

        “國內的科普讀物不受歡迎,是因為缺乏好的作品。”著名的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家褚君浩院士有個讀一年級的孫子。褚院士留意到,小孫子平時看的電影和書,都是《鋼鐵俠》《奧特曼》這些舶來品,玩的游戲也是國外的。

        如今,身兼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的褚君浩,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看《科學大眾》《科學畫報》,看很多科學家的傳記,還看愛因斯坦與英菲爾德合寫的《物理學的進化》。“好的作品哪里來?需要有好的作者,沒有好的作者怎么能有好的作品呢?作者要花時間去寫,所以培養科普創作人才刻不容緩。現在我國嚴重缺乏好的,尤其是吸引人的科普作品。小孩子喜歡看,自然效果就好了。一部《后宮·甄嬛傳》,有那么多人喜歡,因為它情節好、語言又好。我們的科普讀物也應該出這樣的好作品。”

        “科普并非低端的工作,不能隨便找個人就做,這件事一定要由一流的科學家來做!”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著名的腫瘤外科專家湯釗猷對記者說,“科普并非是給小朋友普及一般的常識,還應該反映最新的科學進展;一流的科學家能認識到最前沿的科技進展,由這些人來寫科普文章最合適。”

        其實,84歲的湯釗猷院士在這方面一直是身體力行的。從50年代開始,湯釗猷一直在寫科普作品,60年代初寫了一本三十萬字的《發展中的現代醫學》,只是這本書因為文化大革命沒有出版,15年后才面世。還有《肝癌漫話》《征戰癌王》,以及前年的《院士抗癌新視點——消滅與改造并舉》,都是凝聚了湯釗猷心血的科普好書。

        問題2、為什么科普讀物不能僅僅提供答案?

        “科普不能僅僅簡單地理解為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播科學精神、科學品德!”著名物理學家陳佳洱院士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所謂傳道授業,授業是講授知識、普及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傳道。傳什么道呢?就是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十萬個為什么》好在哪里?就是鼓勵青年人問為什么,鼓勵青年人追求真理,鼓勵青年人用科學思維方式來探索。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其實你給學生講課就是科普,就是把你掌握的科學知識,系統地、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掌握,這里面包括思維方式以及驗證手段。所以科普不能簡單地只是告知科學知識。為什么科學家有這么大的貢獻?品德也非常重要。”

        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陳佳洱向記者提到了兩位科學大家:“愛因斯坦評價居里夫人的時候說,一個科學家的品格對一個時代的影響,超過他才智方面的影響。真、善、美都是科學家應具備的品格。培養品格,是科普最重要的事!”

        上海市科協主席、著名的藥學專家陳凱先院士認為,科普的一大功能就是要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對科學的好奇心,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可能對個人、家庭暫時不能帶來物質上的好處,但是對培養一個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非常重要!”

        從寫作《院士抗癌新視點——消滅與改造并舉》中,湯釗猷悟出一個道理:“科普不僅要傳遞新的知識,還要傳遞一些新的思路和觀點,特別是辯證思維方面的思路,這樣對讀者的幫助可能會更大一點。”

        問題3、為什么年輕科學家不愿做科普?

        現實中,科普工作鮮見年輕科學家的身影,這是什么原因?

        “我們現在的評價體系、評價標準,要讓年輕科學家做科普很難。”陳佳洱分析道,“就拿學校來講,每次發獎、評職稱,不是看你對社會的科學發展作了多少貢獻,而是簡單地看一些量化的指標。不是把科學作為對真理的追求,而變成了追求功利的東西。”

        陳佳洱舉了個例子:“我到醫院,一些大夫問我,是救死扶傷重要還是寫論文重要?我說當然是救死扶傷重要了。大夫說我現在老看病,沒空寫論文,職稱永遠也上不去。”

        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從自己的經歷中,也體會到了科普環境的“不如意”。“973、863項目申請到課題經費,我說應該拿出1%、2%來做科普工作。比如嫦娥一號,拍幾個光盤,把整個過程都講清楚,但被告知這個項目就是研究,不包括科普,想科普,得自己另外找錢去。所以,現在科研一線的年輕科學家要想搞科普,難上加難,既沒有激勵機制,又沒有經費支持,缺乏好的政策環境。”

        年輕的古生物學家周忠和院士是新版《十萬個為什么》古生物分冊的主編,在中國科協日前舉行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現場,他坦言,靠政治動員的方式做科普不是根本的辦法。“像《十萬個為什么》,如果不是韓啟德主席動員我們,還有這一品牌的吸引力,我恐怕還真沒有時間做這個事。”

        周忠和認為,傳播科學精神固然是科學家的責任,但和別的專家觀點不同,他認為科學家仍應以科研為主,不能整天去搞科普。“現在各種評價由不得科學家做主。我們文化中的功利主義色彩很濃,很多時候對科學的理解與對技術的理解混為一談。我們的科學家和媒體,應該多傳播科學精神,多傳播非功利的、非形式主義的精神,這恐怕比科普創作更重要。”

        采訪中,記者獲悉了兩個科普的好消息。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徐延豪向記者介紹,關于科普專業人才的培養,從去年開始,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聯合動員了清華、北航、浙大等6所高校,開展科普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前已經成功培養出了150名碩士研究生。

        關于科普經費,徐延豪透露:“中國科協、科技部、財政部一直在研究,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增加科普任務重大課題,希望在今年年底能破題。像973項目、國家重大專項這樣的課題,將來要增加科普任務,在計劃書里寫清楚,列入經費開支,最后還要驗收。”


      (編輯:孫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高清 |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 最近免费视频中文字幕大全|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成人A片产无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